此地最早的時候只是當地土著的一座沿海小村,後來歐洲各國殖民者先後來到此地進行奴隸貿易,修築要塞城堡。

大楚帝國前些年施行歐洲自由貿易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肅清非洲西部海岸的歐洲各國殖民地據點,一方面是為獲得後勤補充港口,另一也是為了把歐洲人徹底從非洲驅逐出去。

大楚帝國橫掃非洲西部海岸的時候,自然也順勢接管了歐洲各國在非洲西部海岸的眾多殖民地據點,主要是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的居多,還有少數英國人以及法國人的殖民據點。

阿克拉就是被楚國人攻佔和接管的殖民地據點,因為這個地方的歐洲殖民者之前沒有進行強烈的反抗,因此城堡據點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再加上歐洲人在這裡經營數百年,對周邊地區的開發也比較成熟,可以方便的開闢一些農業種植園,以就地滿足楚國人的糧食需求。

因此一番考慮後,大楚帝國非洲巡撫就把新設立的‘黃金州’的殖民地州府設立在這裡,充當西部非洲各殖民地的行政中心,同時也是軍事中心以及貿易中心,並改名為迦納城……

楚國人聽說這片地方以前有個什麼叫迦納的古代土著王國,所以乾脆也就用這個名詞稱呼這個城市了,楚國人現在在海外地方取地方名字,一般都很隨意的,不再是和二三十年前剛進行海外擴張的時候,還特地按照地方名字進行音譯或意譯後,擷取音節這種方式,名字還要符合韻味,還要避免重名。

這就很麻煩。

到後來,楚國人乾脆亂取了,甚至重名也無所謂了……全球那麼多地方,常用漢字就那麼幾千個,地方一般兩個或三個字,想要不重名真的很難。

迦納城作為當地的行政軍事中心,其力量覆蓋範圍可不僅僅後世的迦納海岸,而是整個幾內亞灣沿岸,也就是廣泛意義上的黃金海岸。

黃金州,這名字就是來源於歐洲人口中的‘黃金海岸’,楚國人偷懶,直接擷取了前面的兩個字作為地區稱呼。

進而設立了黃金州,值得注意的是,州這一種行政單位,目前在直轄領地裡已經不存在了,乃是行政領地的獨有行政級別。

因為大楚帝國早就完成了州府改革,取消了所有州級單位,全面實行省府縣鎮村五級行政模式。

但是後續在海外殖民地裡,為了和直轄領地裡的府以示區分,並且要降低行政級別,因此以‘州’作為行政領地裡的巡撫下一級行政單位使用。

如此也導致了,一個海外巡撫,比如非洲巡撫治下,有南非府,馬普托府這種直轄領地府,知府乃是正統的正四品。

同時也有中非洲、安哥拉州等諸多行政領地,知州為正五品。

還有部分屬國領地裡,大楚帝國往往會派遣監管一個或多個藩屬國,保障楚國利益的屬國總督,如同時監管英倫地區五王國的英倫總督,還有監管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西班牙總督。

一些比較大面積的行政領地,有時候也會派遣行政總督進行統治,比如黃金州這統管整個西非地區的行政領地州,就是屬於行政總督管轄,派遣有一個從四品的總督。

這些總督的品級根據屬地大小,重要性不等,級別從從四品到正三品不等,通常來說,這些總督具有比較大的許可權,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縮水版的巡撫,同時部分總督依舊歸屬上級巡撫管轄。

如英倫總督,西班牙總督都隸屬於歐洲巡撫管轄。

黃金州總督歸屬非洲巡撫管轄。

這主要是歐洲巡撫以及非洲巡撫,這兩個巡撫比較特殊,屬於殖民地巡撫,管轄範圍極大,許可權也極大。

不像是美洲的各地巡撫,都是屬於直轄領地巡撫,管轄面積以及許可權都沒那麼大。

屬國領地總督主要是保障楚國在屬國裡的利益,但是屬國領地總督比較特殊,因為他還擁有宣戰的權力……其頭銜一般都是“奉旨督辦某某王國藩務事”……這個藩務事,不僅僅是後世人認為的尋常外交事務,他還包括簽訂條約,宣戰的權力!

理論上可以認為,但凡和這些土著有關係的事務都可以處理。

人家嚴格上來說,和巡撫一樣,是欽差……只不過少了個民政事的差遣。

而行政領地總督的話,和屬國領地總督有所不同,其頭銜一般是“奉旨督辦某某州民政、藩務事”,對比屬國領地總督多一個民政事務的許可權。

但是這兩種總督,都具有外交許可權……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和轄區內的土著簽訂條約,必要時候進行宣戰。

簡單來說,這些海外巡撫、總督可以宣戰,然後告訴當地駐紮的軍方打仗了,至於打不打,怎麼打,這就是軍方的事了。

理論上來說,如果軍方不同意的話,可以找各種藉口進行拖延,不執行作戰……不過一般不會這麼幹就是了。

此外反過來又有很重要的一條規則就是:軍方沒有宣戰許可權!

這是個海外領地軍政雙方相互制衡的一個措施,海外巡撫/總督和軍方任何一方,都無法擅自決定開啟一場戰爭。

得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後,才能順利發起一場戰爭。

要不然海外巡撫、總督宣戰了,但是軍方擺爛遲遲不進軍,戰爭也進行不下去,對此總督也沒辦法;同時軍方想要開片了,但是總督不宣戰,軍方也沒辦法!

巡撫(包括直轄領地巡撫,海外巡撫),屬國領地總督,行政領地總督,這些繁雜的行政機構也是迫不得已。

大楚帝國因為領土太大,殖民地太多,再加上也沒有無線電通訊,因此統治起來難度極大,金陵方面不可能隨時掌握海外領地的訊息並作出及時的反應,因此給海外領地適當放權也是必然的!

同時因為殖民地實在太多,殖民地裡的各種土著也多如牛毛,很多土著的習俗也都不一樣。

這搞的楚國人在進行殖民統治的時候也很麻煩,往往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制定不同的統治策略,由此導致很多殖民地裡的地方法律,其實都不一樣。

當然,針對楚國人的法律自然是統一的,不一樣的法律,指的是針對土著的法律。

畢竟大楚帝國是一個全球性帝國,所屬的行政領地,屬國領地多如牛毛,裡頭的土著也不盡相同,很難說生搬硬造使用一套完全一致的法律標準進行統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