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殺抵君士但丁堡(第3/3頁)
章節報錯
然而即便是隻有萬人規模的兵力,也是打的奧斯曼人節節敗退,根本就擋不住楚國人在海峽方向的進攻。
承順四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大楚帝國僕從軍之扶桑第十三師的兩個步兵營分兩個方向殺入了恰納卡萊城,經過一天激戰後,全殲了城內的殘敵。
有數百名奧斯曼人守軍想要突圍逃亡,但是剛出城沒多久,就被外圍的海軍陸戰隊直接殲滅。
如此也意味著,奧斯曼人重兵駐防在這裡的接近五千多名守軍全軍覆滅,除了零星逃出去的些許兵力外,其他的不是戰死就是當了戰俘。
此外駐防在恰納卡萊的奧斯曼海軍,也是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嘗試反擊,但是被楚軍海軍炮火擊沉了十多艘船隻後就逃回了馬爾馬拉海。
奧斯曼人的風帆木製船隻組成的海軍艦隊,在這一場戰爭裡從頭到尾就沒有發揮出來海軍應該有的作用。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實際上當代任何一個土著國家的海軍在面對大楚帝國海軍的時候,都是被單方面吊打的命運。
這都和勇氣或戰術沒啥關係,純粹是戰艦的差距太大。
說得誇張一些,大楚帝國海軍的大同級巡洋艦,直接擺在原地不動,讓那些土著的風帆戰艦來圍攻,土著的風帆戰艦都不可能對這種三千噸的龐大鋼鐵戰艦造成什麼實際威脅。
大楚帝國當代的巡洋艦以及護衛艦,說是無防護戰艦……但是好歹也是採用鋼鐵建造的,船殼可都是鋼板呢,抵擋遠距離的土著滑膛炮炮擊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嗯,實際上土著戰艦上的前裝滑膛炮也沒辦法在遠距離上進行炮擊。
而近距離?
大楚帝國戰艦上的火炮又不是擺設,哪能讓伱慢吞吞的風帆木製戰艦靠近兩三百米的距離啊,你出現在一兩千米外的距離,楚軍戰艦就會用艦炮進行炮擊了,都不用打什麼穿甲彈,直接用高爆榴彈就行。
高爆榴彈對付這種風帆戰艦效果很不錯,只要命中了很容易就能夠摧毀風帆戰艦上的帆裝,失去了帆裝這些風帆戰艦也就等於失去了動力,沒有動力的戰艦和死魚也沒啥區別。
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海軍和原時空諸國海軍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大楚帝國海軍的使用穿甲彈的情況極少,就算用,其攻擊目標也不是土著的戰艦,而是土著的海防炮臺……
而且即便如此用的也很少,一般只有在敵人的岸防工事是屬於那種堡壘式的炮臺才會使用半穿甲彈,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炮臺還是屬於露天炮臺……包括楚軍自己的一些岸防炮臺也是露天炮臺。
這種時候直接使用高爆彈會更好一些。
敵人的不同,也會直接導致軍事裝備乃至戰術上的諸多不同。
當代楚國人和土著打仗,其實和二十一世紀里美軍打非洲小破國差不多,打起來都是橫掃……以至於楚軍的高層將領和土著幹架的時候,普遍追求低傷亡率。
畢竟贏是肯定能贏的,在作戰肯定能贏,而且是大贏特贏的基礎上,如何體現一個楚軍將領的指揮能力?
用更少的資源,更少的傷亡獲得更大的勝利!
在楚軍裡當將軍,帶著部隊殺傷一萬土著軍隊不算本事,能在零傷亡的基礎上殺傷一萬土著,那才叫本事’如果在零傷亡的基礎上,使用的炮彈也不多,耗費的時間也短暫就完成戰術任務,殺傷一萬土著軍隊,那麼就是當代楚軍體系裡的優秀將領了。
如今在奧斯曼地區裡作戰的楚軍,其這幾個高階將領在作戰指揮的時候,追求的也是這些東西。
效果還算不錯,作為主力的約五千名正規軍,至今傷亡不過十多人而已,僕從軍傷亡多一些,但是也就一百多人。
但是他們的戰果卻是拿下了格克切島以及周邊其他幾個島嶼,又拿下了加里波利半島,奪取了海峽東岸的恰納卡萊以及周邊地區。
擊潰了總計至少三萬人以上的奧斯曼守軍,擊斃其中至少八千餘人,俘虜一萬多人,傷敵無數。
而拿下了恰納卡萊後,楚軍的地面部隊在海軍的掩護下,繼續沿著達達尼爾海峽前進,橫掃海峽兩岸的奧斯曼城鎮,摧毀沿岸所有的堡壘,炮臺等軍事目標。
三天後,大楚帝國的地面部隊就全面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城鎮,堡壘等目標。
這個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地中海艦隊,也就能夠放心的進入馬爾馬拉海了。
地中海艦隊進入馬爾馬拉海,自然不是為了去旅遊,更不是想著現在就透過黑海海峽的北段博斯普魯斯海峽。
而是準備前往君士但丁堡,讓那些奧斯曼人好好見識一下什麼叫做帝國霸權主義的堅船利炮,然後麻溜的簽訂楚國人給他們準備的喪權辱國條約。
如果對方不識相,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也不介意把君士但丁堡這座歷史名城炸成廢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