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登陸奧斯曼(第3/3頁)
章節報錯
最近幾年,楚軍又招募組建了美洲軍團以及歐洲軍團,值得注意的是,美洲軍團裡計程車兵其實並不是美洲當地土著人口,而是和楚國人一樣都是美洲的外來人口,不過是歐洲人而已。
葡萄牙以及西班牙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地區,留下來了數量龐大的白人移民……因為人數太多,所以楚國人也不好一股腦都把他們接受了,而是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分化處理。
比如年輕適齡女性可以留下來,讓她們和新民的楚國移民進行通婚,青壯男性則是招募從軍,編成美洲軍團直接把他們拉到非洲地區去打仗,並許諾服役十年後可以讓他們入籍,剩下的白人移民則是又弄了不少人去非洲種植園裡等。
多番處理下來,這些歐洲人留下來的移民處理的也就差不多了。
這是美洲軍團的主要來源。
而歐洲軍團則是更加純粹一些,和印度軍團一樣都是從殖民地裡招募底層歐洲青壯從軍,然後異地派遣執行任務。
目前歐洲軍團已經招募了四五萬人,編成了五個師,異地駐防在非洲地區以及印度地區。
楚軍喜歡把僕從軍派到外地去執行任務,比如新成立的歐洲軍團,相當多一部分被派往南部非洲、印度地區、美洲等地駐防作戰。
而印度軍團則是廣泛派遣到非洲以及歐洲地區作戰。
扶桑軍團目前主要是在美洲以及歐洲地區執勤作戰。
北非軍團數量比較少,只有一個師,暫時在歐洲作戰。
當屬上述派遣也沒有說固定例子,比如印度軍團有十幾個師呢,其中半數依舊在印度當地作戰。
但是整體上,楚軍高層調派僕從軍的時候,更傾向於異地調遣。
扶桑第十三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調往歐洲地區作戰的。
而登陸作戰後,這個僕從軍雖然使用的還是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裝備不咋地,但是憑藉著更優秀的訓練以及士兵素質,同時武器裝備優勢也更大,依舊能輕鬆勝過對面的奧斯曼人。
而有了這支僕從軍加入後,楚國人的正規軍也就安心在後面充當督戰隊和火力支援的角色,進而減少傷亡了。
雖然說正規軍哪怕親自上陣打,其實也不可能有多少傷亡,但是總歸是能少一個就一個啊。
帝國內部對正規軍的傷亡還是比較敏感的,每年內閣那邊都會有文官拿著正規軍的傷亡數字噴軍方每年拿著海量的軍費,結果還是被那些土著幹掉一大堆……
但是軍方也很委屈的……我們可是在全球和幾乎所有國家的土著都在作戰啊,正面作戰裡雖然沒啥傷亡,但是小規模零星的傷亡很難避免啊!
如此情況下,今天有個地方被土著偷襲幹掉一兩個,明天其他地方又被土著幹掉一兩個,這一年到頭下來全球那麼多地方,幾十萬大軍派出去,一年死傷幾千人其實很正常。
但是內閣就是不管你這些……逮著你幾千人的死傷說事,這也是軍方大規模使用僕從軍的重要理由。
國內沒人關心僕從軍的死傷……這樣軍方也就能夠放開手腳,執行作戰的時候不用那麼多顧忌了。
如今扶桑第十三師的這些僕從軍們,承擔的就是正規軍可能出現傷亡的中小規模作戰任務,尤其是一些巡邏,偵查任務等等。
正規軍和僕從軍相互配合,楚軍這萬把人推進的非常迅速,不用幾天就把整個半島給佔領了,包括恰納卡萊對岸的岸防堡壘,奧斯曼在這裡也部署了一個岸防炮臺呢。
拿下這個岸防炮臺後,地面部隊準備在海軍的掩護下,進行再一次登陸,這一次是登陸達達尼爾海峽南岸,主要目標是恰納卡萊。
這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位於達達尼爾海峽中部腹地,而且這一段的達達尼爾海峽非常窄,只有大概一千四百米左右的寬度……這個寬度下,奧斯曼人用滑膛炮都能封鎖整個海峽航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讓這地方不僅僅成為了工商業彙集之地,也成為了奧斯曼帝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地方還是個歷史名城……因為這地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它就是:特洛伊!
沒錯,就是希臘傳說中特洛伊戰役爆發的地點。
數千年年前,特洛伊人還能夠靠著這地方堅守十年,但是數千年後的今天……裡頭的奧斯曼人要是能夠在楚軍猛攻之下堅守三天,那麼就可以稱得上天神附體了。
因為這地方還是普通城市的模樣,也沒有什麼完善厚實的先進防炮工事……楚國人的艦炮,三天內能直接把這座城市炸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