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的艦炮開始利用更遠的射程,對敵軍的縱深目標,尤其是法國人自以為安全的三千米以外的目標進行密集炮擊。

不用多久,地面的陸軍的部隊也開始對法國人的前部防線發起密集炮擊。

第二十七軍的一百五十毫米輕型榴彈炮,發出了登陸歐洲後的第一次怒吼,一百五十毫米的榴彈不斷的轟擊在法軍前線陣地上,讓法國人在戰前自詡已經足夠堅固的陣線不斷的被摧毀。

首當其中的是法國人的諸多固定炮兵陣地被摧毀的七零八落……這些部署了大量滑膛炮的炮兵陣地乃是法軍在巴黎防禦作戰裡的重要一環。

雖然這些都是滑膛炮,但是法國人依舊非常重視,畢竟這是法國人手裡僅有能夠在遠距離攻擊楚軍的武器了,尤其是其中三十多門從楚國人進口的115毫米滑膛野戰炮,因為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二百米,更是被他們當成了戰略武器……可惜的是戰鬥剛開始就被楚軍炮火給摧毀了。

嗯,沒錯,法軍裡用的最先進的滑膛炮,乃是從楚國進口的鐵製滑膛炮……實際上不僅僅火炮,他們使用的滑膛槍裡最先進的滑膛槍,也是從楚國進口的五萬多支燧發槍。

也不僅僅法國這樣,實際上之前楚國人打的葡萄牙以及西班牙,他們也大量裝備了楚國軍械!

不為啥,就因為楚國人出口的這些軍械質量好,效能好。

在大楚帝國執行歐洲貿易自由計劃之前,楚國對歐洲的主要出口貨物裡,武器裝備是非常重要的貨物種類,以各種燧發槍,滑膛炮為主,然後還有軍刀等諸多亂七八糟的武器或後勤物資。

這些楚國出口武器裝備,在歐洲裡其實很普遍……基本有點實力的歐洲國家都裝備了來自楚國的武器裝備,只是數量多寡的區別而已。

不過普遍也都沒有全數裝備,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楚國人的軍械都挺貴的,他們一般都是採購部分楚國武器裝備主力精銳部隊或嫡系部隊,其他普通部隊就裝備本國自產的垃圾貨色。

法國人也不例外……

保衛巴黎的八萬法軍裡,有三萬人裝備的燧發槍是楚國人出口的十三式燧發槍……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乃是目前楚國出口步槍裡的中高階型號了,價格比較貴,但是效能也更好,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擊發率。

即便是出口的燧發槍,但是也不是誰都能買得起十三年式燧發槍的,很多土著國家也採購楚國人的燧發槍,但其實都是二年式燧發槍那種中低端型號!

沒錯,已經擁有三十多年曆史,擊發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早就已經退出楚軍現役,連民兵都不再使用的,在國內直接扔進垃圾堆裡的二年式燧發槍依舊還在出口……而且還是目前的主力出口槍械。

素來以出口各種燧發槍的兩廣武器公司,依舊保留了規模比較大的二年式燧發槍的改裝/生產線,源源不斷的生產或改裝舊槍賣給那些沒有什麼燧發槍生產能力的土著國家,不少歐洲國家都還在採購這種二年式燧發槍裝備普通部隊,然後和所謂的高階燧發槍,也就是十三年式燧發槍形成高地搭配。

銷量極大!

別說燧發槍了,就算是火繩槍其實大楚帝國都還在生產……而且出口數量雖然比燧發槍少一些,但是也不少,火繩槍這東西在印度以及非洲裡賣的很不錯,價格也貴,利潤超級高。

反倒是比較高階一些十三年式燧發槍因為價格比較貴,出口量少一些。

至於火帽擊發槍,大楚帝國依舊沒有放開出口限制,暫時沒有任何出口……雖然這東西在楚軍裡已經快要徹底退役了,但畢竟還沒有完全退役不是,所以這東西暫時不可能出口的。

法國人拿著從楚國進口的燧發槍和滑膛炮,並把這些武器當成核心武器來抵抗大楚帝國的進攻,聽上去就很喜感,但這卻是現狀,而且是廣泛存在於全球各地區的現狀。

這也和楚國人出口軍械沒啥顧忌,甭管你是不是敵人或者是潛在敵人,只要你給錢我就敢買……

就連俄羅斯人,這個嚴格上來說和大楚帝國已經處於戰爭狀態二十幾年,直到現在雙方都還沒有簽訂和平協議的國家,其實也大規模進口並使用楚國的武器裝備。

實際上兩國很早就沒有處於大規模戰爭狀態了,楚國一路打到烏拉爾山脈後就主動停止了繼續西進……主要是距離大後方太遠,而且鐵路還沒有修到前線,後勤運輸太難……所以乾脆就先停止了繼續西進,等待後頭的中亞鐵路修到烏拉爾山脈再說。

俄羅斯方面都是一直想要尋求和大楚帝國簽訂和平協議,但是大楚帝國沒搭理他們……

如今雙方的關係其實很奇怪,大楚帝國一方面和對方保持各種貿易,甚至是軍械貿易,另外一方面又不和他們簽訂正式的停戰協議之類的,偶爾還打一打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至於為啥?

主要是大楚帝國的高層一直都不認為帝國和俄羅斯方面處於大規模戰爭狀態,沒必要專門籤個什麼和平協議,麻煩費事浪費藩務經費……

如果你說這種小打小鬧的武裝衝突算是很正式戰爭……那麼類似的事情帝國每年都要幹無數次,要是每個土著國家或部落捱打瞭然後都跑過來找帝國求和簽署和平協議,帝國禮教部藩務司的官員也不用活了……得累死他們!

藩務司的官員們也很苦逼的,在帝國內的政治地位本來就不咋地,平日裡的辦公經費也少,編制人員也少,偏偏還要全球跑……所以為了節約辦公經費,更是為了讓有限的藩務司官員不至於活生生累死,所以很多時候藩務司的官員們其實是不承擔什麼土著國家的正式政權,更別說什麼和對方堂而皇之的簽署什麼協議了。

要不然隨便來一個阿貓阿狗的土著小屁國,就要和帝國進行正式的外交接觸,如果多來幾次外交談判,往來的船票費就不少……

藩務司表示這樣的外交關係不要也罷……

反正要打的時候直接打過去,不打的時候就回家,該做的生意甭管有沒有停戰協議,是否處於戰爭之中都會做。

主打的就是一個節約藩務經費!

這就搞的很多土著國家很無奈……有時候你想割肉求和都找不到人……

當然了,這只是對於一些小國家比如非洲那一票亂七八糟的土著以及印度土著,或者是楚國方面不願意簽署停戰協議的大國家,比如俄羅斯。

如果是西班牙,法國這些國家,楚國還是會很正式的和他們簽署各種協議的……前提是對方答應簽署這些比賣國還慘的協議。

法國人就不願意籤,然後就捱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