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巴黎保衛戰(第3/3頁)
章節報錯
如此,最終才有了規模達到十多萬的印度軍團!
印度第四師就是其中一支,三年前被派駐到南非地區執行作戰任務,數月前接到命令集結並前往歐洲,然後坐著運輸船抵達加的斯。
在加的斯周邊簡單適應了一番歐洲的環境後,就被調往法國執行作戰任務。
印度第四師,其承擔的任務和印度第三師在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地區承擔的任務差不多,平日裡駐防地方,清剿作戰,大規模戰鬥的時候則是配合正規軍作戰,比如說負責城市巷戰,之前攻打馬德里的時候,楚軍的正規軍只動用炮兵部隊,步兵只參與外圍戰鬥,後續入城的巷戰都是由印度第三師承擔的。
這樣就可以讓正規軍騰出手來,執行各種正規的野戰任務,並讓正規軍避免大量傷亡。
這一次法國戰役同樣如此,充當前鋒,肅清周邊的小鼓零星敵軍,同時進行武裝偵查這種任務,自然由印度第四師來承擔。
這讓很多法國人都感到了困惑……不是說楚國人都是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睛嘛?怎麼來的是一群黑不溜秋的人啊?
不是說楚國人槍炮無敵,用的是超越時代的後裝線膛槍炮嗎?怎麼這用的還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滑膛槍炮啊?
但是真正打過之後,法國人才發現,尼瑪這支不像是楚軍的楚軍,竟然也能吊打自己……
在實戰中,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多年的實戰當中,實際上印度軍團這種在楚軍內部裡,被定位於低成本廉價炮灰部隊的十八線兵力,用的也只是前裝滑膛槍炮,但基本依舊能吊打各地土著的軍隊。
因為相對各國土著軍隊,他們的裝備更加精良,都是滑膛槍,但是火帽擊發槍和燧發槍可是兩個概念,擊發率天差地別。都是滑膛炮,但是能打一千多米,並且發射木製彈託金屬圓盤引信榴彈的滑膛炮和只能打幾百米,發射實心炮彈的滑膛炮也是天差地別。
更不要說僕從軍雖然成本低,但是那是相對而言的,實際上僕從軍的伙食供應什麼的也挺好的,大魚大肉別指望,但是基本的飽飯還是有的,這伙食好了,訓練強度自然也上來了。
所以訓練相對於土著士兵而言也不錯。
同時僕從軍的服役時間非常長,諸多士兵以及印度僕從軍官們的作戰經驗非常豐富……
如此諸多種種加起來,也就導致了印度軍團這種僕從軍依舊能夠吊打各國土著軍隊……
在法國也不例外!
登陸法國後一路北上,印度軍團第四師連續重創多支法蘭西軍隊!
不過印度第四師也就萬把人,雖然戰鬥力比土著軍隊強一些,然而法國人如今也是進入了線列時代,同時又在持續徵調、集結更多的兵力準備攔截楚軍的入侵。
因此隨著法國集結的兵力越來越多,同時法國人也有諸多稜堡之類的堡壘可以依託,印度第四師那邊也很難一路打進去直到巴黎……
但是不要緊,因為法國戰役的主力部隊,第五十三師的部分主力部隊以及部分二十七軍的軍屬重炮,也就是一百五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一共大約萬人兵力已經完成了全部登陸,開始從勒阿弗爾啟程朝著巴黎殺過去。
等這支正規軍主力投入戰場後,法國人就會知道,他們前期的所有抵抗其實都是無意義的!
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大約楚軍正式登陸的半個月後,第五十三師的兵力在內河炮艇的艦隊的掩護下,抵近了距離巴黎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並和印度第四師進行了會和。
就在他們的正前方,是法國人緊急集結起來保衛巴黎,抵抗楚國入侵的重兵集團,超過八萬人的法軍兵力!
法國人能夠用於對抗楚軍的兵力,包括國王兵力以及部分大規模的私兵加起來,其實大概能夠調集起來二十萬。
畢竟法國人在楚軍發起戰爭威脅,並派遣艦隊北上後,法國人就開始集結徵召兵力了,可動用兵力是不會少的。
但是他們也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放在巴黎附近,其中相當多一部分實際上都派到了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
法國人一開始認為楚國人在西班牙北部,直接走陸地殺過來的可能性更大!
至於大規模的跨海登陸,在他們看來難度太大,可能性反而不大,不過即便如此也在巴黎留下了五萬主力作為戰略預備隊使用。
然而楚軍還真就發起了跨海登陸,直接登陸攻佔勒阿弗爾,然後沿著塞納河一路逼近巴黎。
這迫使法國人匆忙中到處抽調兵力增援巴黎,這能夠短短半個月裡集結三萬正規野戰軍增援巴黎,再加上原來的五萬兵力,湊足八萬人保衛巴黎,這已經是法國人現階段能做的極限了。
這動員以及兵力集結能力,比西班牙強多了……之前楚軍打西班牙的時候,西班牙人從頭到尾都沒有集結起來超過五萬人的兵力,以至於搞成添油戰術,被楚軍各個擊破,最後馬德里失陷。
但是八萬人就能夠擋得住楚軍嗎?
要是那些土著國家光靠堆兵力數量就能擋得住楚軍的話,大楚帝國也不可能稱霸全球了。
在絕對的武器裝備優勢以及先進戰術面前,純粹的兵力數量沒有任何太大意義。
巴黎保衛戰也不會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