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巴黎保衛戰(第2/3頁)
章節報錯
同時對河道兩岸的一些法國人的河防軍事目標,頑抗城市進行一定程度的炮擊。
雖然他們這些內河炮艇裝備的艦炮最大的也不過五十五毫米艦炮,而且加起來也才三門,所以摧毀堅固工事的能力只能說很一般,但是打擊有生力量的能力卻是非常不錯的。
小口徑的艦炮雖然面對堅固工事沒啥用,但是會爆炸的炮彈落在法國人的陣地上,殺傷力依舊十足。
對此,法國人的感觸非常深刻,塞納河沿途兩岸的不少城鎮都遭到了楚國遠征軍的內河炮艇艦隊的炮擊呢,損失慘重的很。
這也有效的支援了地面部隊,也就是印度軍團第四師下屬第十一團的作戰。
印度軍團第四師,這是一支三個月前才抵達歐洲的作戰,以增加陸軍在歐洲地區的作戰兵力。
畢竟之前的地面作戰兵力還是少了點,主力只有一個第五十三師,協助兵力只有印度軍團第三師,但是需要控制作戰的地方卻是很龐大……不僅僅是歐洲地區,非洲的北部地區同樣是屬於他們的防區,葡萄牙那邊需要駐防一定的兵力,北非摩洛哥也需要一定的兵力,西班牙那邊也需要大量兵力來維持。
而這些駐防任務耗費了不少兵力,使得第二十七軍可以動用的兵力就少了很多,至於抽調主力正規軍過來,那是不可能的……正規軍太貴,往歐洲派遣一個名義上屬於乙等師,實際上卻按照甲等師標準編制配給的第五十三師已經足夠用了。
畢竟楚軍缺乏的是大量駐防地方,並執行低烈度戰鬥任務的次等部隊,並不是第五十三師這種主力部隊。
最終陸軍方面決定從非洲抽調了第四師加強歐洲地區的次等兵力,而非洲地區的缺額,則是繼續從印度那邊抽調兵力補充。
經過多年的使用,如今的印度軍團在楚軍裡的作用已經比較大,同時數量也非常多了,畢竟這種炮灰僕從軍是真心好用。
此外因為不需要考慮預備役體系,不需要每年都退役一批士兵作為預備役骨幹,健全動員體系,所以僕從軍的服役年限很長,服役年限前期是十年,十年合同到期後只要身體沒啥事,不傷殘,也願意繼續服役還能繼續服役……五年一簽。
反正最早的一批印度軍團計程車兵現在都還在服役呢……這也導致了僕從軍計程車兵戰鬥經驗非常豐富,戰鬥力很不錯。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成本足夠低……哪怕印度軍團這種僕從軍的費用在很多土著國家看來已經非常高昂了,然而和楚國自己的正規軍比起來,依舊是不值一提。
首先人員薪資很便宜的,土著士兵嘛,隨便給點工資他們就很高興,更沒有什麼撫卹金之類的玩意。
同時作為炮灰部隊,哪怕傷亡超級大,也沒人會追究軍方的責任,甚至都沒幾個楚國人在乎……如此軍方使用這些僕從軍的時候就沒什麼顧慮,死光了大不了再招募一批就是了。
裝備也便宜,用的都是退役武器,還是前裝滑膛武器。
比如步槍使用的都是正規軍逐步退役下來的前裝滑膛火帽擊發槍,也就是二十一/二十三年式步槍,這玩意的生產裝備數量非常大,累計達到兩百多萬支呢。
如今這兩百多萬支火帽滑膛槍逐步從正規軍裡撤裝,如何處理也是一件麻煩事,出口是不可能的,這東西過於先進,暫時沒出口的必要性……要知道楚國如今的出口槍械,主力還是火繩槍,燧發槍出口數量其實都不多!
楚國人的武器出口,並不是有什麼就出口什麼,也不是土著想要買什麼就能買什麼,而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出口。
比如在非洲地區,當地土著普遍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甚至連冷兵器都沒有多少,所以在當地的武器出口是以冷兵器為主,火繩槍都很少賣。
在印度地區,當地土著的軍備水平處於冷兵器和火繩過渡時期,他們也能自產一定數量的火繩槍,因此在印度地區包括波斯地區的單兵武器出口,主要是火繩槍,冷兵器一起出口,對波斯也賣點燧發槍。
但是在西亞地區,也就是奧斯曼帝國,這個國家實力還不錯,並且之前也大量裝備火繩槍,並且也能自產以及使用燧發槍了,其軍備水平和歐洲那邊其實差不多,已經處於裝備使用燧發槍的線列時代了,因此這一地區的武器出口是以燧發槍為主。
歐洲地區的武器出口也是以燧發槍為主。
總之大楚帝國的武器出口是看碟下菜,維持一定的地區平衡,同時賺取更多的利潤,更不能讓出口武器威脅到自身。
如此情況下,火帽擊發槍這玩意根本就不可能出口,畢竟這東西直到如今都還有一部分楚軍二三線部隊裝備使用呢。大楚帝國的後裝線膛步槍雖然也裝備使用幾年了,但是目前依舊沒有完成全部換裝。
所以短時間內,甚至十年內火帽擊發槍這玩意都不可能出口的。
但是如何處理這些退役武器?封存備用?這都進入後裝線膛步槍時代了,封存這些前裝滑膛槍也沒啥太大意義……所以到最後,這些退役武器基本只能給僕從軍,主要是印度軍團使用。
而帝國的僕從軍,實際上除了印度軍團外,還有其他幾支,比如招募波斯人組建的一支波斯軍團,招募東北非地區的當地人組建的北非軍團,還有招募扶桑人組建的扶桑軍團,只不過後三者的數量都很少,只有幾千人,數量最多的北非軍團也不過一萬多人人……這些僕從軍軍團一般都被派駐到印度執勤。
但是印度軍團的規模,卻已經超過了十萬人,編成有印度軍團八個師以及八個混成旅/團,除了在印度當地執勤外,還被廣泛派駐到西亞、非洲、美洲以及現在的歐洲執行任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印度軍團計程車兵組成,都是清一色的賤民,並沒有高種姓士兵或軍官什麼的。
這些人,和印度那邊的其他種姓的印度人,可不是友好群體,甚至是敵對的……基於印度地區獨特的種姓文化傳統,印度軍團的賤民士兵們,在印度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一向來以對待其他種姓的印度人兇殘而著稱……有時候都不是為了執行任務,單純是為了殺戮而殺。
這就是為什麼楚國人只在印度地區招募賤民的緣故……你完全不用擔心這些賤民組成的印度軍團,和印度當地的高種姓群體乃至普通種姓群體混在一起反對楚國人。
甚至,這些賤民士兵們,比楚國人自己更加關心帝國在印度地區的殖民統治。
大楚帝國在印度地區最為成功的一項殖民政策,就是成功的把印度最底層,受壓迫最嚴重,人數也不算多,過去幾千年來都沒任何反抗力量的賤民階層武裝起來,再用這些武裝起來的印度軍團執行殖民地的軍事任務。
而印度軍團也在無數次的作戰任務裡,向楚國人證明了他們和其他印度人不僅僅沒有一條心了,反而是恨不得把其他印度人都殺光……嗯,派到海外其他地方作戰也繼續保留著極端殘暴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