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楚國人找法國人進行談判的時候,那可是一點都沒客氣,直接好幾次發出戰爭威脅,這讓法國人深感威脅,同時南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慘狀也是深深刺激了法國人。

因此面臨楚國戰爭威脅後,法國人在之前也進行了大量的戰備行動。

其中就包括了加固沿海港口防禦,修築炮臺和堡壘,駐防更多計程車兵……尤其是勒阿弗爾。

這裡畢竟是巴黎的出海口,位置相當重要,楚軍如果想要從海上發起登陸進攻,然後進軍巴黎,這些就是最好的跳板。

其戰略作用和清末的時期的天津大沽口差不多!

因此這地方被他們重點佈防,光是各種岸防炮就部署了一百多門,又有二十多艘戰艦協同防守,地面上還有八千多兵力進行駐防。

然而結果呢?

楚國遠征艦隊一路橫掃而上,抵達勒阿弗爾後發現法國人非但沒有逃跑,反而擺出一副頑抗死守的態度。

領隊的幾個楚軍將領都深深佩服這些法國同行們……明知道雙方實力天差地別的情況下,還能在這裡嚴防死守……不管怎麼說,這勇氣還是值得誇讚的。

為了尊重他們的勇氣,遠征軍的將領們經過一番商量後,決定給予他們足夠的體面:拉出來了十多艘戰艦對勒阿弗爾進行毀滅性的炮擊,尊重敵人的同時威懾巴黎的法國高層。

讓他們知道想要在軍事上頑抗大楚帝國王師,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如此情況下無數一百七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以及一百毫米乃至七十五毫米的線膛炮的炮彈落在勒阿弗爾!

在猛烈的炮擊中,二十多艘法國戰艦連港口都沒來得及出就被炸成了碎片,然後整個港口城市也被炸成了廢墟……

法國人之前頗為看重的岸防炮臺一點作用都沒發揮出來,因為他們的前裝滑膛炮射程不夠,根本打不到在幾公里外進行炮擊的楚軍戰艦……然後逐一被楚軍的大口徑艦炮點名炮擊,而且楚軍的戰艦還動用了半穿甲彈進行炮擊……如此猛烈的炮擊下,別說炮兵這些有生力量了,就連炮臺本身都被摧毀了。

然後對整個港口城市的覆蓋炮擊下,又引起了大火,後續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都沒熄滅……這也是楚軍為什麼沒有在勒阿弗爾城區直接進行大規模登陸併入駐的緣故,打得太狠,整個港口被都炸的稀巴爛,城區也起火了。

如今的勒阿弗爾實際上已經廢墟一片,比當初西班牙人的加迪斯港慘多了。

當初楚國人在加的斯登陸的時候,因為考慮到要奪取這個港口城市為己用,因此炮擊的時候其實都很小心的,只摧毀軍事目標,並沒有對整個城區進行無差別的覆蓋炮擊。

不過更主要的是當時的西班牙人也知道打不過,早早就主動退走了。

如此才能夠讓加的斯港保留相對完整,併為楚軍所用,成為了目前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的大本營。

但是在勒阿弗爾,楚軍雖然也想要儲存這些城市的一些基礎設施為己用,但前提是敵人主動放棄……不然的話,楚軍是不可能放著大量艦炮不用,非要傻乎乎的用士兵生命去玩什麼攻城戰的。

哪怕負責攻城的會是印度軍團第四師的炮灰士兵,但是炮灰士兵也是有成本的啊,把他們大老遠從印度拉過來,楚軍也是花了不少錢的,就算要當炮灰犧牲,也需要犧牲的有價值啊,不然可就虧大了不是。

法軍的天真頑抗,或者說一開始決定頑抗,後續看到楚軍炮火實在太猛烈想要撤退的時候已經晚了……

同時楚軍又不願意讓浪費太多的炮灰士兵,又想讓威懾巴黎方面……更是為了威懾整個歐洲!

大楚帝國發現之前在加的斯打的太順利,而其他幾場地面戰爭也是沒啥特殊的地方,至少給人的直觀感受不夠明顯……歐洲各國雖然大受震撼,但是依舊沒到被嚇破膽,楚軍一上門就舉手投降的情況……這一次,遠征軍方面決定打一個樣板:讓歐洲各國知道在軍事上頑抗大楚帝國王師,是愚蠢中的愚蠢,以後別幹這麼傻的事了……你們不怕死,我們楚軍還不想浪費彈藥呢。

這年頭的線膛槍炮的彈藥可貴著呢,哪怕這一次歐洲貿易自由計劃有給國內企業買單,但是捐助金額是早已經確定的,錢都已經是拿進軍方口袋裡了……換句話說,這錢如今已經是軍方自己的了,自然是能省則省。

如今軍方在歐洲每多打出去一發炮彈,那都是浪費軍方自己的錢。

因此可能的情況下,軍方還是希望儘可能的節約彈藥的!

直接打一場狠讓他們看看,如此避免後續茫茫多的各種戰鬥!

諸多情況下,都導致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對勒阿弗爾的炮擊是猛烈的,殘酷的。

不單單把岸防炮臺給毀了,還把整個城區都炸成了碎片……至於八千駐軍除了及時察覺到不妙,早早逃走的兩三千人外,剩下的基本都死在了炮擊以及後續的大火裡。

一場登陸作戰,被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打成了火力演示戰役,訊息隨著那些潰兵們傳到其他地方後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巴黎的路易十四聽聞訊息後,第一時間就帶著一家老小以及其他宮廷貴族們跑路了……畢竟巴黎距離勒阿弗爾只有一百二十多公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