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鐵路和擴張(第3/3頁)
章節報錯
對於目前的大楚帝國而言,修建鐵路最麻煩的是遇上山脈……這意味著需要修建大量的隧道。
還有就是怕遇上大河……尋常小河無所謂,建設中小型的鐵路橋樑對於大楚帝國的工程技術而言不是什麼大問題,怕的是怕那些大河,需要建設幾把米甚至幾千米的橋樑。
這就很難搞了!
鄭州那邊的一座黃河跨江鐵路橋,把大楚帝國國內的橋樑設計以及建築相關機構和企業折騰的欲死欲活,耗資極為龐大。
然而鄭州那邊的黃河跨江大橋,是沒有考慮到大噸位船隻通航需求的……畢竟黃河中上游流域本身也沒有通航大噸位船隻的能力。
然而如果是遇上有大噸位船隻通航需求的河流,那麼建設橋樑就更麻煩了,因為建設的橋樑需要確保通航淨高,這對於目前的大楚帝國而言難度非常高。
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目前為止,大楚帝國依舊沒有在長江中下游建設橋樑的緣故……其實單純建設一座橫跨長江的橋樑,那麼是橫跨幾千米的橋樑也可以修起來,但是這種多孔橋樑沒辦法確保通航需求!
如果要搞那些淨高几十米的,單孔大跨度橋樑,這就不是目前的大楚帝國所能夠搞定的了。
別說長江中下游這種重要幹線航道了,哪怕是黃浦江這條支流,其中下游也沒有橋樑……
理由就一個,修了橋後,這大噸位的商船就過不去了!
因此在大楚帝國的橋樑技術出現重大技術突破之前,承擔重大航運任何的河流上,基本不可能出現什麼跨江大橋。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鐵路線上沒有跨江鐵路橋,而是需要採取船隻駁運的緣故。
隧道和橋樑,這是目前鐵路建設上的兩個主要難題,而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對此的解決辦法是能繞就繞,實在繞不過去了也只能硬著頭皮開挖隧道和建設橋樑了。
寶蘭鐵路,就是屬於繞不過去的一段!
而當寶蘭鐵路由寶雞方向往西修建的時候,大楚帝國也為後續西北鐵路的下一步建設乃至西北地區的進一步開發進行著前期的準備工作。
其中最為核心的當屬繼續大規模的組織移民前往甘肅以及吐魯番省進行屯墾,進一步加大當地的漢民數量,增加大楚帝國對當地的實際掌控之餘,也開發一些當地的特產,比如棉花。
大楚帝國的紡織業發現,吐魯番那邊的地理氣候非常適合高品質的長絨棉的種植,種植出來的棉花質量上乘,絲毫不亞於從埃及進口的埃及棉。
目前也有不少人在吐魯番省裡進行棉花種植,不過當地種植出來的棉花想要對外運輸就非常困難了。
目前只能是透過傳統的馬車運輸,一路從吐魯番運往蘭州,然後再透過黃河運往中原腹地供應當地的企業加工為優質棉紡產品並銷售。
整個運輸途徑漫長,成本極為高昂……也就是當地出產的長絨棉質量上佳,哪怕是運費貴了也有人買單,畢竟從埃及進口長絨棉的話,運費也貴的很。
但是如果西北鐵路開通的話,吐魯番地區的長絨棉就能夠一路透過鐵路輸入中原腹地乃至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這對於緩解大楚帝國國內對優質長絨棉的供應緊缺,同時對吐魯番當地的經濟拉動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哪怕西北鐵路,目前也就開始了寶蘭段的修建,距離通車還沒贏,但是當地官府衙門以及部分企業開始進行長遠佈局了。
國內第一大紡織企業蘇秦紡織公司,已經開始在吐魯番省設立了子公司,這個子公司除了做毛紡供應當地外,還有一大任務就是在當地開闢棉花種植田。
蘇秦紡織公司打的主意很簡單,等到西北鐵路一開通,他們就能夠源源不斷的得到大量的平價優質長絨棉,這對於蘇秦紡織公司的未來發展而言非常重要。
畢竟對於一家紡織公司而言,沒有什麼比確保優質原料的供應更重要了。
至於進口的埃及棉……那玩意又是自家的,存在著眾多不確定因素,戰爭,風暴等意外因素都能夠導致埃及長絨棉的進口斷絕。
蘇秦紡織公司開始在西北吐魯番進行提前佈局,其他紡織企業也不幹落於人後,而這些企業的先行投資佈局,也是為吐魯番當地帶來了新的經濟活力,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而當地的經濟發展,再加上金陵方面的長期持續扶持,也是讓吐魯番省的人口以及經濟規模出現了快速增長。
不單單糧食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尹寧兵工廠的產能也有了比較大的提升。
而吐魯番省,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是前線大軍的補給基地,後方的糧食以及軍工產能增加了,前線的第一集團軍的後勤補給也就能上來了。
哪怕是還無法放開手腳讓第一集團軍打一場長時間的大規模戰役,但是中等規模的戰役勉強也可以打一場了。
再加上哈薩克汗國也隨著楊吉爾汗死後陷入了內部紛亂當中。
大楚帝國高層認為,對哈薩克汗國動手的時機已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