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恐怖的消耗和後勤(第3/4頁)
章節報錯
而楚國人又高估了西班牙人建造的港口設施的質量,結果看起來很結實的石頭棧橋,在連續上去了三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後,直接就給壓坍塌了……三門主力火炮連帶著拉炮的挽馬直接掉入海水裡。
氣的五十三師炮兵團的團長魏成林上校破口大罵:“這些西班牙土著,太不負責任了,竟然造這樣豆腐渣工程!”
罵歸罵,但是也無可奈何……總不能把負責修建碼頭的西班牙抓起來,追究他們的責任不是。
三門火炮落水,而且還是掉進好幾米深的海水裡,拉炮的挽馬基本當場溺亡,連帶著火炮也沒影了。
雖然說後續還能組織潛水員進行打撈,但是那等不知道什麼時候去了。
最後楚軍的工程兵們又仔細勘察了其他幾個泊位,最後發現棧橋類的泊位基本都不靠譜,想要讓這些沉重的火炮上岸,就只能冒險靠近岸邊,直接在岸邊進行吊裝作業……岸邊的碼頭好歹是實心的,能撐得住。
只是可供大噸位船隻停泊的岸邊泊位很有限,那幾個泊位本來是給輜重部隊登陸上岸用……人家輜重部隊的貨物也很沉重,車輛連帶貨物基本也是上噸重,如果再加上挽馬的話,那基本都奔著兩噸多去了。
但是也沒辦法,只能是讓輜重部隊往後排,讓炮兵先上岸。
整個登陸場面,比昨天還要顯得混亂,而且事故頻繁出現……這讓楚軍這邊怨念非常大,對西班牙人的基建工程深表不滿。
同時為了滿足後續的港口吊裝運輸作業,楚軍不得不讓城內的大量西班牙青壯開始前往碼頭進行建設,好歹弄個堪用的碼頭出來不是。
這一次登陸作戰,也暴露出來了攜帶大量火炮以及物資的楚軍主力部隊,在進行登陸作戰的時候異常困難。
甚至都不如印度第三師這種僕從軍……人家印度第三師的登陸行動可沒那麼麻煩,昨天登陸的時候甚至連個港口都沒有呢,都是直接用小船接駁登陸。
因為印度第三師是標準的輕裝部隊,都是清一色的人員,雖然有個所謂的炮兵營,但是配屬的火炮也都是老舊的六十五毫米野戰炮,而且上岸的時候還是拆裝後用小船轉運登陸的。
騾馬的數量也很少,只有少數軍官配馬以及炮兵部隊的挽馬,直接用一艘船隻來個衝灘登陸就行了。
然而第五十三師呢,光是各種乘騎戰馬以及炮兵挽馬,後勤用馬加起來就是大幾千匹。
炮兵團裡的師屬火炮有五十四門,然後還有幾十門的七十毫米步兵炮。
然後還有數以百計的各種四輪重型火車,雙輪馬車。
光是第五十三師自身攜帶的各種後勤物資,就多達兩千多噸,這還不包括二十七軍軍屬,數量更多的各種後勤物資呢。
整個第二十七軍的後勤物資,也就是糧食、飼料、醫用品、彈藥、補充用的火炮,槍械,軍服,帳篷等各類軍需物資,足足一萬多噸。
要不然也不需要一整個運輸艦隊來運輸各種物資啊!
二十七軍之所以攜帶這麼多作戰物資,是因為他們也知道要在當地打至少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的,各種作戰物資都是直接帶著走,可不能前頭在打仗的時候,還要等待後方的補給……
以這年頭的海運速度,等待後頭的持續補給,那麼前線的彈藥早就打光了。
按照過往的經驗來看,第五十三師這種名義上是乙等,但實際上在戰爭時期以甲等配置的部隊執行任務的時候,每天消耗的物資是海量的。
都不去說什麼彈藥消耗了,光是光是人吃馬嚼,這每天消耗的糧食以及飼料就得幾十噸。
如果爆發戰鬥的話,打出去的彈藥,主要是炮彈也是海量的……大規模戰鬥的彈藥用量都不是用發來計算的,而是用噸來計算的。
而部隊一旦脫離物資囤積點,需要前進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的時候,那麼需要的後勤補給是龐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第五十三師攜帶了足足數百輛馬車的緣故……車輛少了實在不夠用,有物資囤積在港口也運不到前線去。
而就這些運輸力量,也只是第五十三師自身的利用,實際上在更上一級的軍部,也就是第二十七軍方面,後續還會充分力量當地的人力物力,組織更大規模的物資運輸渠道。
所以哪怕是楚軍的第五十三師看似戰鬥力強悍,能夠一口氣殺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但實際上這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為距離太遠……補給太困難。
第五十三師這種火力強悍,機動性高的甲等部隊,在距離補給站一百五十公里以外,那麼光靠他們自身的後勤運輸力量就已經無法確保充足的後勤供應了……甚至連吃飯都會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