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工業化時代,各行各業都有著大量公認的行業標準的……行業標準不符合,連裝置都不相容,按照行業標準學習培養的工程師們也搞不懂你這啥玩意,那還玩個屁……

所以蘇秦紡織公司以及漢天紡織公司這樣的巨無霸,站在紡織業的最頂端,透過制定行業標準,能夠很輕鬆的吃下最豐厚的利潤,哪怕生產印鈔機的漢天機械公司,想要讓自家的印鈔機進入市場都得先送給他們試用,看看生產出來的新鈔票堅挺與否。

而除了蘇秦紡織公司這樣的巨無霸外,還能夠在新棉紗剛出來的這兩年裡獲得足夠裝置的,就是看到了機會,早早就下血本進場的少量企業了。

比如安東紡織公司以及幾個主要的獨立棉紗競爭對手,都是早早看到機會,然後咬牙在松江第三機械公司連樣機都還沒有弄出來……不,是連獲得的技術授權都沒整明白的時候,就直接大手筆砸錢進行預訂。

透過這種方式直接給松江第三機械公司送上一大筆的研發經費,幫助他們儘快完成技術消化,儘快投產,然後靠著這一點獲得了優先採購權的。

其他企業,那就很抱歉了,在新型棉紗裝置的產量上來之前,基本別指望能夠大批次獲得相應的新型棉紗裝置。

安華紡織公司靠著這一點開始了騰飛擴張之路。

收購隆東紡織公司就是其中的重要戰略。

雖然隆東紡織公司經營不善破產了,但是在王立清看來,或者說站在安華紡織公司的角度去考慮,依舊是一個非常值得收購的物件……首先是便宜,還能債權還能分期付款。

同時這家破產的紡織公司,擁有位於北城區核心工業地帶的工廠所用的廠房以及地皮,其地塊和地皮足以容納多條生產線,一千多名員工。

光是這一點,就值得王立清動手了。

此外還擁有三百多名的熟練工人,這樣能夠節省工人的培訓時間,等裝置到位安裝除錯後就能夠直接投產。

如此,情況下,隆東紡織公司就被安華紡織公司全資收購,併成為了安華紡織公司的第二分廠,隆東紡織公司這個名字,徹底從歷史中消失。

為了運營第二分廠,安華紡織公司從總部抽調了一批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總計大幾十人的團隊進駐第二分廠。

其中就有孫旭這個第二分廠的機修科科長以及他率領的二十多人的機修團隊,這個機修團隊裡的機修師,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調到第二分廠,實際上其中大部分只是臨時借調,等第一批裝置安裝除錯完畢,進入正軌後他們就會返回總廠。

最後留下來的機修團隊,只有孫旭再加上兩個組長以及八個普通機修師。

僅僅十一個人的機修團隊,自然是不夠用的……畢竟第二分廠按照規劃,第一期投產後的員工數量就能夠達到八百多名,未來如果順利的話還會繼續擴張,直到把工廠的地皮和廠房用完,到時候員工總數有可能達到千人規模。

因此在總廠借調的機修師回去之前,孫旭還得從人才市場上招募一定數量的新機修師,充實自己的團隊。

畢竟他的這個機修團隊,未來是要負責一個千人規模,產能龐大的第二分廠的,所需要安裝、除錯、維護的裝置數量可不是個小數目。

趁著第一批裝置還沒有抵達,孫旭就匆匆忙忙展開了人才招聘大計,為了儘快招攬到能力足夠的機修師,他不惜親自多次前往人才市場招募。

可惜的是,招募了好幾天愣是一個懂得新型棉紗裝置的機修師都沒有招募到……別說招募到了,他看都沒有看到過……

懂得新型棉紗裝置的機修師,彷佛在人才市場上絕跡了一樣!

別說招人了,他到了人才市場招人的時候,被人知道了自己是負責新型棉紗裝置的新機修師,而且還是安華紡織公司第二分廠的機修科科長後,當天就有一群紡織公司的負責人找上門來想要挖牆腳……

後續更是有幾個紡織企業的老闆親自找上門來試圖挖角,一來就許諾高薪,機修團隊主管的位置,甚至有個小老闆還說連股份都能給……

可惜他身上的競業協議違約金實在太高,七萬多楚元的違約金,足以打消一切強行挖角的念頭……

王立清又不傻,他挖不動別人廠的技術骨幹,自然也不可能讓別人挖自家的核心技術骨幹。

新的三年保障合同,高薪資高福利的同時,還附帶著七萬多楚元違約金的競業協議呢。

倒是總廠裡王科長聽說此事後,點醒了他:“要是在人才市場上找到新機修師,我都不用借人給你了!”

“而且如果新機修師那麼好找,這分廠科長的位置還能輪得到你?”

“別想著招到一來就能幹活的新機修師了,那是不可能的……招新手自己慢慢培養吧!”

“這年頭,人才難得啊!”

孫旭聽罷這話,再結合這幾天在人才市場裡……算是深切理解為什麼老闆王立清以及上司王科長非要讓自己過來當這個分廠機修科科長,而且薪資翻倍,獎勵豐厚了!

敢情自己這個半吊子,已經算是新棉紗領域裡的頂級人才了……

說實話,這都讓孫旭有些看不懂現在的行業發展了……

他一直都擔心行業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後,相關技術人才迅速貶值,然後自己變成降薪甚至失業,為此過去兩年都挺節約的,從不鋪張浪費,就為了快點存錢,在降薪失業之前把放貸給還清了。

但是現實又不斷的告訴他,現在行業依舊火熱的很,相關技術人才也值錢的很。

這真的是……孫旭都不知道是自己太過保守謹慎,還是說人們太瘋狂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