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和孟小姐以及隨從李叔乘坐火車非常順利,一路上不用換乘不說,而且他們乘坐的火車還是快速客運列車,時速比普通客運列車更快不說,而且只經停大站,大幅度縮短了旅行時間。

大楚帝國搞鐵路建設也有十多年了,鐵路也好,火車也好實際上都已經升級換代了幾次。

畢竟這年頭的技術發展是非常快的,承順二十一年的時候,大楚帝國搞出來的第一代21型火車,拉動的客運列車平均時速不過三十公里。

因為當時的火車頭熱效率值非常低,執行的時候煤炭和淡水消耗非常大,因此跑個幾十公里就需要停下來加煤加水。

這也是當年大楚帝國的鐵路建設的時候,火車站設立的比較密集,間隔幾十公里就有一個火車站的緣故之一……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旅客,也是為了給火車加煤加水。

後續火車技術持續進步,各種新技術不斷出現並應用,比如火車一開始是採用機械制動閘,為了確保整輛列車快速停下來,會在每一節車廂裡都設定單獨的機械制動閘,並配屬一個制動員,需要剎車的時候,在司機的統一命令下,各個車廂裡的制動員手動拉起剎車閘,實現制動。

這種方式自然存在諸多不方便,不及時,成本高等問題……不說別的,光是每一個車廂都配屬一個制動員,這人工成本就不低。

後續研究人員搞出來了空氣制動技術,這是一種使用空氣壓縮機,再使用管道把壓縮空氣送往各個車廂的制動系統。

剎車時,只要火車司機一拉剎車,壓縮空氣就會推動各車廂的汽缸活塞,將閘瓦壓緊,如此便可讓火車迅速停下來。

很是簡單方便的一個制動系統,裡頭的技術難點就在於空氣壓縮機……不過這玩意也不是什麼高技術的東西,大楚帝國在承順十幾年的時候就已經生產用低壓蒸汽機帶動的空氣壓縮機,用於工業生產。

後來技術持續進步,空氣壓縮機還被用於驅動鑿岩機,用於大型工程施工,大楚帝國的鐵路建設過程裡,就大量使用空氣壓縮鑿岩機用於隧道施工。

等到承順二十七年的時候,大楚帝國的技術專家們,把壓縮空氣制動技術完善後,並經過了幾年的小規模試驗後,開始大規模應用於火車上。

壓縮空氣制動技術,這只是火車發展歷史裡的其中一環,嗯,算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其他的技術發展還有很多。

其中比較重要的自然是火車頭的建造技術的的持續發展。

火車頭的技術難點,就在於上頭的核心零部件:蒸汽機。

一開始的21型火車用的蒸汽機只是普通的單缸高壓蒸汽機,只是採用兩臺蒸汽機並聯做工而已……而且當時所謂的高壓在今天看來已經不值一提!

隨著機械加工,原材料水平持續提升,蒸汽機的蒸汽壓力、溫度持續提升,使得蒸汽機在做功一次,依舊還有大量殘餘能量,為了利用這些殘餘能力,多脹式蒸汽機自然而然的就誕生了。

這也是技術進步的一個非常明顯的邏輯變化,那就是先有原材料、加工技術的進步,然後推動某一方面的技術進步,再帶動其他方面的技術進步……

你不可能說在二十年前就搞出來三脹式往復蒸汽機……不是說搞不出來三個氣缸……這東西是設計問題,製造上來說沒啥技術問題。

但是當時沒這個必要啊,而且也沒這個驅技術研發的驅動力。

因為就當時的原材料以及加工技術,鍋爐所產生的蒸汽壓力和溫度就那樣,一個氣缸就已經能夠很充分的利用蒸汽裡蘊含的動能了,再多氣缸也沒啥用……

多脹式蒸汽機,它必須搭配能夠產生超高壓的鍋爐以及相應的蒸汽輸送管道這些裝置才能發揮出來相應的作用。

想要讓多脹式蒸汽機動起來,你首先得有超高溫高壓的蒸汽才行……

承順二十六年的今天,鍋爐所產生的蒸汽壓力已經是二十一年士氣鍋爐蒸汽壓力的八倍之多……這個資料的變化,才是真正催動三脹式蒸汽機出現的理由。

再往前的雙脹式蒸汽機之所以出現,再到現在的落後,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這裡頭有個前後關係……先有原材料和精密加工技術,才有了高溫高壓蒸汽,有了高溫高壓蒸汽機,才有更多氣缸的蒸汽機……

而當這些都滿足了後,大楚帝國就開始大規模應用三脹式蒸汽機了,最早是應用在海軍的戰艦上,然後逐步應用到民用船隻,主要是追求速度的客運船隻上。

火車應用這些技術的時候,都已經是比較成熟,價格也比較便宜的時候了。

沒辦法,人家海軍戰艦一艘戰艦隨隨便便幾十萬,對動力系統的價格承受能力非常高,一向來都是隻要最好的,至於價格問題只要不是太離譜都不是問題。

但是火車不一樣,這玩意是對規模民用,而且還帶有普惠性質的基礎交通設施,對技術成本卡的還是比較嚴苛的。

畢竟老蒸汽機也不是不能用,只是速度慢一些而已,而老百姓們更關注的並不是你速度提升了多少,而是你的票價漲了多少……

這也是為什麼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裡,還有不少老古董21型火車頭在服役的緣故……怎麼說呢,這玩意也沒壞,你放著不用非要購買新的,那就有了新的支出,至於動力小一點……反正很多支線鐵路的火車也不要求什麼速度,三四十公里也夠用了。

但是一些新火車頭還是會採用新式的蒸汽機,廣州機械公司生產的33型火車頭就是其中的典型,這種火車頭幾乎用上了所有當代的新技術,在試驗的時候,拉動九節大型客運車廂,模擬載重的時候,跑出來了最高九十公里的時速……

哪怕試驗的時候其實採用的是輕載,同時鐵路也是下坡路段,而且還是最新建造的新式鐵路,這個所謂的試驗速度其實沒啥實際價值。

但是這個速度,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依舊是非常誇張的……

而基於33型火車頭,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開發了甲字系列快速客運列車,這一系列的快速客運列車,全部以甲字開頭,後面加阿拉伯數字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