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楚國老爺心善(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片大片富饒無比的土地,只要開荒出來隨便種點啥,都能有所收穫。
地形平坦,水資源充沛,各種河流眾多。
在北美中西大鐵路還在金山高原盆地裡苦苦掙扎的時候,楚國移民們實際上就已經徒步翻越了落基山脈,然後在密蘇里河沿岸裡建立了一座足足有三千多人人規模的移民城市:密河城。
同時在密蘇里河沿岸以及周邊地區建立了大片的數十人,數百人規模移民定居點、城鎮。
並就地建造了船隻向密蘇里河下游進行了航行探索,最後一路南下抵達了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還在那裡建立了個簡單的小據點,密口城。
考慮到這地方是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附近又有著西班牙人的潛在威脅,而且此地距離帝國控制的北美西部乃至太平洋都太遙遠了。
所以為了自保,更是為了避免讓西班牙人等土著闖進密西西比河,影響到楚國人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正在進行的大規模移民計劃。
陸軍哪怕困難,但是也在密口城建立了營地,正式駐防了一百多名士兵以及兩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
這兩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其實是用來充當岸防炮使用的……
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楚國人的名頭太大,其他往來的歐洲國家的船隻,包括西班牙人的船隻看見了密西西河出海口裡出現了一座小鎮,而這城鎮上掛著大楚帝國的龍旗後,愣是沒一個敢跑過去打,試探都沒敢過來試探。
大楚帝國在北美洲的一系列移民開發,已經深入到了美洲中部地區,並且沿著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向東部繼續進發。
這也是北美地區為什麼能夠容納這麼多新移民的緣故。
光靠西部的那片金山谷地,還有大片的沙漠或者山地,可吸引不了這麼多的楚國移民。
很多新移民都是奔著富饒的北美中部或東部去的。
這個背景下,其實大楚帝國展開的歐洲自由貿易計劃,未來也能夠有效的促進大楚帝國對美洲的移民計劃。
因為大楚帝國如今對美洲的移民,主要是採用大噸位的船隻,小一些的客運船隻基本都是三四千噸排水量,大的甚至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
而這些船隻小的還好屬於機帆船,但是大一些的基本都是純蒸汽機動力了。
這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船隻,也沒辦法繼續採用機帆動力了,只能使用純蒸汽機動力。
而蒸汽機動力的船隻好處很多,但是缺點也不是沒有,那就是不能隨便跑。
這要是跑到一個沒有煤炭補給的地方,去了可就回不來了。
這一點風帆船隻反倒沒有這樣的缺點,有點木頭和帆布和餓不死就能滿世界漂,飄到哪算哪……
所以蒸汽機船隻必須要有淡水和煤炭的補給點,沒有了就趴窩走不動。
但是淡水好說,然而煤炭這東西說實話在大楚帝國控制區之外的地方並不常見。
不是說儲量不豐富,而是沒有怎麼開採……煤炭這東西的大規模開採,主要還是宮格革命以後。
這有了工業界的龐大需求,才會有開採的動力啊。
要不然挖出來賣給誰去啊。
很不幸,當代的地球上,只有大楚帝國一個國家開啟了工業化,其他國家或地區要麼是愚昧不堪,連交流都無法交流的原始部落狀態,要麼是封建農業時代。
農業化,對於他們而言太遙遠,太虛幻。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的每一個海外煤炭補給站,都得自己建。
哪怕是建立在土著國家裡的煤炭補給站,煤炭是當地產出的,但是也得大楚帝國派人去採購,讓當地人去開採,然後運輸到港口的煤炭倉庫。
總之楚國人自己不動手,就別指望在土著國家裡獲得多少的煤炭補給。
這也是這一次歐洲遠征艦隊裡,龐大的艦隊中數量最多的是運煤船,這些運煤船保障的是整個艦隊乃至後續眾多船隻的日常活動消耗。
同時後續從南非開過來的船隻,哪怕是軍艦,都得在船艙上裝滿煤炭,不僅僅得滿足自身消耗,還得到了丹吉爾後,挪出一部分補貼給其他軍艦使用。
這就是沒有海外煤炭補給站的尷尬局面,區區煤炭都得專門從萬里之外運輸過去。
但是,一旦未來大楚帝國在這一地區建立若干煤炭補給站,那麼不僅僅能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且還能夠滿足未來前往北美洲東海岸船隻的煤炭需求。
如果沿途有充足的煤炭補給,那麼移民船隻也好,貨運船隻也好,就能夠直接走印度洋大西洋航線,最後直接抵達密口城,這樣本土和北美洲東海岸之間的人員運輸以及貨物運輸成本進一步下降。
甚至未來北美東西大鐵路全線貫通,人們或貨物可以乘坐鐵路從北美東部抵達北美西部金山,再乘坐船隻東返……但是這一條海運航線還是會繼續。
因為海運成本更低……而且越往後它越低,直到二十一世紀,海運都是同時期裡運輸成本最低的一種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