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奇葩的帝國(第1/3頁)
章節報錯
就當孫旭存錢湊錢,準備買下人生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安華紡織公司裡依舊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新型棉紗依舊在市場上非常爆火,作為松江地區裡第二家引入新型裝置,量產新型棉紗的獨立棉紗廠商,安華紡織公司也迎來了建立二十年曆史來的新一輪發展高峰。
王立清一方面積極開拓市場,利用新型棉紗的優勢發展了更多的戰略客戶,讓安華紡織公司的戰略合作客戶從昔日的區區幾家,提升到了三十多家的規模。
另外一方面則是持續引入新型裝置,加大新型棉紗的產量,其代表舉動就是成為了松江第三機械公司的首批客戶,松江第三機械公司乃是首批獲得漢天機械公司新型棉紗裝置專利授權的公司,而且還是松江地區裡的僅有的第一家專利授權廠商。
這意味著後續在松江地區裡的新型棉紗裝置來源裡,該廠商將會成為重要的供應商。
王立清為了搶先拿到裝置,不惜在對方剛和漢天機械公司簽訂協議,甚至還都沒有來得及進行生產線調整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訂單,而且在價格上並沒有過多的糾纏。
這一切,都是為了在今年下半年順利拿到更多的新型裝置。
新型棉紗市場大有可為,而且王立清判斷,未來的棉紗市場裡,新型棉紗肯定是會逐步全面取代舊棉紗的。
現在只是高階市場,未來肯定會從高階市場上進入到中端市場乃至低端市場。
因為新型棉紗裝置生產的棉紗,它不僅僅在質量上限更高……實際上還有一個更加重要,但是目前並沒有發揮出來的巨大優勢,那就是它的新型棉紗其實價效比更高,生產效率也更高。
到時間生產過程裡,因為生產效率更高,那麼生產低端棉紗的情況下,低端新棉紗的生產成本,也會比舊裝置的成本更低,而且是低不少……
這個特徵之所以還沒有在市場上發揮出來作用,那是因為現在能夠生產新型棉紗的裝置供不應求,數量太少,拿到新型裝置的廠商,不管是那些大型綜合紡織公司還是王立清的獨立棉紗廠商,都是用新型棉紗裝置生產質量更好的高階棉紗,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但是王立清判斷這種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畢竟高階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棉紡市場上佔比最大的可是中低端棉紗。
能夠在中低端棉紗市場裡站穩腳跟,才能夠真正的做大做強。
王立清自詡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持續的投入鉅額資金採購裝置,進一步擴大自家棉紗工廠裡的新型棉紗產量佔比。
目前,他們工廠裡的新型棉紗產量,佔據了他們工廠棉紗總產量的四成左右……而王立清的打算是淘汰所有的舊棉紗產量,全面轉產新型棉紗。
而這就需要新型棉紗裝置的供應,也需要工廠內部的技術力量支援了。
要確保大量新型棉紗裝置的正常運轉,並且根據生產工藝的需求進行裝置調整,這些都是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的。
此外棉紗生產的過程裡,新型棉紗裝置也只是其中一環而已,雖然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在新型棉紗裝置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工序,如果讓這些工序和新型棉紗裝置結合起來,提升質量,降低成本,這些都是他們安華紡織公司的技術人員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尤其是王立清還想要用新型棉紗裝置,嘗試大規模進軍中低端棉紗市場,真正的做大做強公司。
這裡頭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不是一個兩個!
怎麼說呢,人家漢天機械公司只負責賣紡紗裝置而已,怎麼利用這種新型的紡紗裝置生產出來更好,更便宜的新型棉紗,這就需要紡織工廠另外的努力了。
這就跟後世的光刻機而已……人家光刻機廠商賣給你的ARF的DUV浸沒式光刻機,理論上是能夠生產十四奈米乃至7奈米的晶片的。
但問題是……你晶片廠商把光刻機搬回去想要進行大規模生產的話,還需要你自身技術的配套。
要是晶片廠商自身技術不夠,別說十四乃至七奈米,二十八奈米都搞不出來……
同樣的裝置,A廠商能生產七奈米晶片,而B廠商就只能生產十四奈米的晶片……這就是晶片廠商自身技術的差距了。
在棉紗領域裡也是如此,漢天機械公司生產的裝置效能就擺在這裡……但是如何利用並挖掘這些新裝置的效能,並充分釋放出來,這就需要各大棉紗廠商自身的努力了。
安華紡織公司就相當注重技術領域裡的投入……高薪養著不少的技術骨幹不說,而且還到處技術骨幹。
時間抵達六月份,王立清去年從漢天機械廠所訂購的新型棉紗裝置裡的最後一批裝置抵達。
機修科的王科長帶著孫旭等技術人員一起,和廠商派遣過來的工程師們一起進行安裝除錯。
安裝非常順利,安裝後的除錯程式裡,甚至都不用廠商的工程師們多動手,只是充當技術指導,王科長和孫旭等安華廠的技術人員自行就除錯好了。
畢竟從去年年底開始,王科長就已經帶著這十幾個人天天圍著這些裝置轉,歷盡了前後三個批次的裝置安裝除錯,同時又一天到晚負責維護保養和檢修等。
經過半年多的接觸和學習以及實際上手操作,他們對這種新型棉紗裝置的瞭解已經非常熟悉了,甚至出現了簡單故障的時候,甚至都不用廠家那邊派人過來維修,自己就給解決了……
如今新型棉紗如此爆火,裝置停工一天就是巨大的損失,安華廠是不可能等著廠家的工程師拖拖拉拉上門維修的……但凡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是自己解決了,為此不惜付出更多的維護成本。
他們甚至提前找漢天機械公司採購了一批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出現問題了就自己當場動手更換零部件……
這些都是為了保障新型裝置更高的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