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時代的幸運兒(第2/3頁)
章節報錯
南通府的發展,是非常典型的紡織業發展,他們的龍頭經濟,或者說所有的工商業經濟都是建立在紡織業之上的。
只不過在整體的競爭力上,還是不如長江南岸的松江和蘇州……人家蘇州有著號稱民營資本第一企業的蘇秦紡織公司,而松江雖然沒有超大型的紡織企業,但是大型綜合紡織企業卻是有三家之多……此外還有一大票中小型紡織企業。
論紡織業綜合實力,松江府乃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
南通地區的紡織行業,長期面臨這兩個強勁對手的競爭,雖然自身發展也一直非常迅速,但是始終被壓了一頭。
不過即便如此,江北南通府,依舊是整個大楚帝國範圍內數得上名號的紡織基地,其紡織業產值全國範圍內,能夠進入前六之流。
而在它之前的前五,是松江,是蘇州,是漢天以及廣州和天津。
同時南通府也是紡織業排名前十的諸多城市裡,唯一一個以紡織業為核心的城市,因為其他的城市全都是大型的綜合工業城市,紡織業雖然規模龐大,但也只是他們工業體系當中的一環而已。
但是南通不一樣,他們的紡織業就是他們的經濟命脈,龍頭行業,整個城市的所有工業佈局都是圍繞著紡織業而進行的,其內的其他產業,基本也都是給紡織業做配套的。
針對紡織行業,南通府也有著諸多優惠政策,力爭和松江以及蘇州競爭更多的資金以及人才。
之前安華紡織公司在南通進行投資的行為,其實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進行的,只不過王立清比較倒黴,選錯了合作物件而已。
但是除了王立清這個倒黴蛋外,不少投資商在南通府裡幹紡織都是乾的很不錯的……而且當地的紡織業有個特點,那就是多而小!
他們雖然有一家大型的綜合紡織公司,也就是南和紡織公司,但實際上南和紡織公司的規模也不算太大,遠遠無法和蘇秦紡織公司這種龐然大物相提並論。
人家蘇秦紡織公司,生產基地遍佈全國,員工數量超過十萬人,業務型別遍佈所有紡織行業,從棉紡到毛紡,絲紡以及特種紡織一應俱全……同時為了降低成本,降低風險等,蘇秦紡織公司還以投資持股的方式,投資了一大堆機械,交通,畜牧業,種植業等,全面滲透紡織業的原材料到運輸,裝置等各領域。
國內,可基本找不到第二個紡織企業能夠和蘇秦紡織公司這樣的。
南和紡織公司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南通的紡織行業,南和紡織公司雖然是一面旗子,但是真正支撐起南通紡織行業的還是當地數不清的各種中小紡織工廠以及配套工廠。
而當地無數的中小型紡織工廠……也就意味著有著大量的中小型織布廠或綜合紡織企業需要從市面上獲得新型棉紗!
但是這年頭能夠提供新型棉紗的獨立廠商可沒多少,南通當地更是一家都沒有……人家南和紡織公司倒是有新型棉紗出產,但是和幾乎所有大型紡織企業一樣,他們的新型棉紗根本不對外供貨!
如此情況下,安華紡織公司作為松江府裡第二家能夠提供新型棉紗的獨立廠商,受到南通紡織企業的追捧也就理所當然了!
王立清甚至試過一天之內,連續接待過三波來自南通府的紡織企業的採購負責人,無一例外都是想要求購新型棉紗,甚至想要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的。
但是王立清最終不得不婉拒了他們……不是不願意,而是實在沒有剩下的新型棉紗產能了。
如今安華紡紗公司的新型棉紗產能,早就被諸多合作伙伴瓜分乾淨了……而且為了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建立更多的未來穩定的出貨渠道,避免卵蛋被某一家大客戶給直接拿捏住。
王立清挑選的合作伙伴總數有二十多家,基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不僅僅看價格和對方的實力,還要看對方所處的地區,商品的主要銷售區域。
除了對松江本地的五家紡織公司供貨外,王立清還向南通的兩家工廠供貨,又對鎮江、蘇州、常州、揚州、杭州各地的工廠都有供貨。
由此,他們安華紡織公司的新型棉紗客戶,從以往的松江府一地,擴充套件到了多個地方,遍佈長江下游南北各地,而且這些客戶的銷售渠道也是不一樣。
和這些客戶簽訂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協議後,王立清工廠裡現有的新型棉紗產能基本就徹底沒有了。
不僅僅是現有產能,未來三個月的預估產能都給先賣了出去……
想要新的多餘產能,只能等到三個月後第三批,也是最後一批新型棉紗裝置到來後。
只是最後一批的裝置到位後所形成的產能也不算多,對於三個月後才有的新產能,王立清必須更加謹慎……
他還是希望利用這些新型棉紗為自家工廠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不是單純的賺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