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傳統(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後進行祭祀活動!
祭祀結束後,來到天子親耕的專用土地上……這天子親耕的土地,不多不少,剛好一畝三分。
這片土地也是有歷史的……當年朱元璋就是在這進行天子親耕的。
雖然先農壇裡的建築幾乎都是新修建的,但是這片土地卻是依舊沒有變過,還是原來這一片。
一切準備妥當後,羅志學開始扶犁,九名帝國最顯赫的重臣,即九名參務大臣,各司其職,有牽牛的,有在後頭播種的,有施肥的……
同時還有二十多名協辦大臣分散在田間各處,裝模作樣的幹著其他事!
至於其他人……都在田地外頭呢,他們還沒那個資格和皇帝一起幹活,只能在外頭看著。
天子親耕,是一項儀式,可不是說真的種田,羅志學扶犁往返三次後,即宣告天子結束……天子先離開,隨後參務大臣離開,最後一票協辦大臣也離開!
當然了,他們離開之後,會有專業的農業研究人員在這裡進行整整的播種,並進行後續的施肥澆水等等,等到秋天的時候,羅志學還會帶著大臣來秋收……秋收後就會舉行秋季大朝會。
秋季大朝會里,會給天子以及臣子們,分發糧食……這糧食就是在這一畝三分的天子親耕田裡種出來的。
結束親耕儀式後,羅志學這才帶著一票大臣返回!
整個過程看著似乎挺簡單的,但實際上這種禮儀性的場合,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的繁雜,前後耗費的時間還是很漫長的。
順帶一提,同一時間裡,王皇后也帶著一票朝廷命婦前往北郊先蠶壇,進行祭祀以及先蠶禮,包括採摘桑葉三片……最後還會象徵性的進行紡紗,只不過用的紡紗機並不是古老的紡紗機,而是在三十年前開啟帝國工業革命的新式手搖紡紗機。
如此,便是天子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
乃是華夏延續數千年的古老傳統,到了大楚帝國這裡也不能免俗。
一系列的各種儀式結束後,羅志學回到皇宮,又召見了大臣們開了個小朝會……並對農業上的有功人員進行一些封鎖……當然,這也是禮儀性的,各種封賞,晉升等早早就敲定了下來,當事人也早早知道並做好了準備,今天只不過是公開宣佈而已。
這是為了進一步體現對農業方面的重視。
同樣的在後宮裡的王皇后,也對一些朝廷命婦進行賞賜……其賞賜的朝廷命婦其實都是在前朝裡在農業事務上立功接受封賞晉升的大臣們的妻子或母親。
在很多方面,其實大楚帝國都是很傳統的,尤其是在禮儀性的一些東西基本都是遵循傳統。
甚至嘴上天天喊的也是仁孝,自我標榜以孝立國,以仁治國……
這裡頭畢竟關乎到一些君臣之分的一些哲學理念,當你否認仁孝這些東西的時候,基本上也就否認了一整套流傳一千多年的傳統封建傳統。
這關乎到君權的神聖問題,可不僅僅是仁孝問題。
身為一個君主制帝國,哪怕大楚帝國是土匪起家,但實際上大楚帝國一向來都非常在乎這些看似虛頭巴腦的東西。
並且時刻不忘的進行宣傳。
只是有多少人信就不知道了,反正那些土著們肯定是對大楚帝國的仁孝有不同的意見。
————
結束了天子親耕儀式後,也意味著華夏大地各地方也陸續進入了春耕時期。
大楚帝國國土廣闊,每個地方的春耕時期其實都不一樣的,比如南方地區裡顯然要更早溫暖入春,然後就開始春耕。
但是在北方地區裡,那麼天氣轉暖的時間要更晚一些,比如東北那邊種植稻穀的話,播種時間就要比南方地區更晚。
不過相對來說,帝國腹地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在二月份或三月份左右開始播種。
因此各地方也會陸續在這一時間裡,由官府組織舉行春耕儀式,然後啟動春耕。
大楚帝國裡,不僅僅有天子親耕,地方官員們也會舉行春耕儀式,除了官員參加外,還要邀請地方上計程車紳名流老農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