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搞出來的火炮以及炮彈,其生產成本本來就不低,然後還要攤上研發費用,其採購價格也是極其高昂。

陸軍首批採購的數十門三十二年式75毫米野戰炮,平均單價達到了兩千多楚元……這個價格,對於當代的火炮而言可謂是超級貴了。

火炮貴也就算了,畢竟是一錘子買賣,一次花錢就夠了,但是炮彈也貴了。

配套的75毫米高爆榴彈,採購成本就得二十多楚元,一門炮配上兩百五十發的炮彈,那就得六千多楚元,比火炮本身還要貴得多!

而且這炮彈訓練的時候要用,作戰的時候更是大量往外打,光是炮彈成本就非常高。

所以後裝線膛炮好是好,但是陸軍同樣用不起……

這就是當代大楚帝國裡後裝線膛槍炮的尷尬所在……東西有了,效能也是極好的,問題是剛搞出來的東西,目前還太貴,陸軍用不起。

然而不用也不行,緬甸戰事已經充分證明了後裝線膛槍炮的重要性,同樣也證明了前裝滑膛槍的巨大限制。

所以陸軍那邊是琢磨著加大後裝線膛槍炮的採購量,但是同時也要把價格給壓下來。

四十多楚元一支的後裝線膛步槍,是絕對用不起的。

一門野戰炮再加上配套的炮彈得八千多楚元,那更是不可能的。

因此金陵城裡的陸軍大佬們,開始想方設法壓價了。

壓價的也不僅僅是這兩個專案,還有新的75毫米山炮專案。

為了壓價,陸軍也是咬牙下了狠心,直接把訂單的數量拉高,以更龐大的訂單數量來進一步拉低成本。

同時引入充分的競爭!

承順三十四年六月份,本心信心滿滿的河北武器公司,帶著他們剛修改設計後的75毫米山炮專案來到了陸軍軍械部,準備競標該專案。

結果被告知,這一次的採購的數量會非常龐大,第一批次最少就要兩百門,後面還有第二批次乃至第三批次。

同時又得知了陸軍準備採購更多的後裝線膛步槍以及75毫米野戰炮。

其中的後裝線膛步槍採購數量達到了二十萬支,這個數量可謂是極其驚人。

而75毫米的野戰炮也是採購數量極為龐大,達到了兩百五十門。

得知陸軍準備採購大批次的新一代後裝線膛槍炮後,河北武器公司哪裡還坐得住。

他們公司的督辦直接帶著一大票管理和技術人員來到了金陵城,準備參與陸軍這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軍事採購競標。

而其他四家武器公司的人同樣如此,哪怕是一門心思在海軍火炮專案上折騰的江南武器公司,也是被陸軍的這一次超大規模的採購給震驚到了。

直接組織了臨時專案組,準備進軍陸軍火炮專案,同時加快他們公司自身的後裝線膛步槍的研發進度。

同時各大公司都在想方設法尋找降低成本的可行性。

因為陸軍已經透出口風了,這一次採購,價格是重中之重。

報價高的基本別指望能夠獲得訂單了……

同時為了降低整體的採購成本,陸軍將不會把各大訂單的採購進行拆分,做到利益均沾而是會把各大專案的訂單乃至後續訂單,直接授予某一家武器公司,以攤薄成本,壓低採購價格。

比如後裝線膛步槍,第一批二十萬支的訂單將會授予同一家公司,並且後續還會簽訂第二批,第三批訂單,說白了就是軍方會把下一代制式步槍的訂單,全部交給一家公司來做。

火炮專案也同樣如此,一個型號的火炮,就只選擇一家公司,以求集中採購降低成本。

對此,各大武器公司的頭頭腦腦們,即是興奮,又是擔憂……這一次競標可以說是決定了他們公司未來數年甚至十幾年的命運啊!

這要是競標獲勝了自然是好的,直接獲得了未來數年甚至十幾年的穩定訂單。

但是如果競標失敗了……那可就麻煩大了!

這一次的競標如此重要,五大武器公司自然是高度重視,就連工業部那邊也是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