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楚軍對外征戰多年,還真心沒打過這麼憋屈的戰爭。

這看似到處都佔據了優勢,甚至都快殺到他們的首都了,但是卻感覺處處受限制,想要加快進度直接一口氣打到他們的首都去,然後瓦解緬甸王國的政權,卻是發現,這還沒打到他們的首都阿瓦呢,人家就已經早早遷都了,直接遷移到了西部的山地地區裡。

這前頭的緬甸王國首都阿瓦,現在就是個空架子,打下來也沒啥太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

這前線打的憋屈,剛好這一次戰爭裡,第八師僅有的一個裝備後裝線膛步槍的步兵營和一個後裝線膛炮的炮兵哨表現出色,尤其是這些新式的後裝線膛槍炮,在這種零零散散的小規模戰鬥力表現的更為出色。

比前裝滑膛槍快數倍的射速,可以達到四五百米的精準有效射程(雖然也沒幾個士兵能夠在這麼遠的距離準確瞄準敵軍士兵),同時便捷的後裝可以讓士兵們在各種姿態下狀態和射擊。

如果說過去楚軍三十年來裝備的二年式系列燧發槍、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二十一年式/二十三年式系列火帽擊發滑膛槍,天生就是為了線列而生。

那麼楚軍如今剛開始批次裝備的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還有十九型後裝線膛步槍,這兩種目前正處於激烈競爭,各自想要成為陸軍新一代正式的制式步槍的後裝線膛步槍,就是為了散兵隊形而生的。

裝備了後裝線膛步槍,採用散兵隊形的楚軍第八師第三十一團所屬的第一營,雖然只是一個實驗性,在武器裝備以及戰術上都不算熟練,並處於摸索狀態,但是在這一場戰爭裡依舊發揮出來了巨大的威力。

區區一個營,幾乎承擔了整個師半數以上的主要戰鬥,而且自身的戰鬥傷亡極低,在面對敵軍的一些中小規模的襲擊作戰裡,表現的有為出色。

而表現同樣出色的,還有第八炮兵團第一營所屬的第三炮兵哨,該哨裝備的六門七十五毫米後裝線膛野戰炮,本來也只是實驗性裝備,用來摸索新式火炮的使用戰術的,但是在這一次戰爭裡,表現極為搶眼。

區區六門火炮,其實際發揮出來的火力,比第八師裡其他裝備的數十門滑膛野戰炮,野戰榴彈炮都更大。

其四公里的有效射程,超高的命中率,再加上圓柱形榴炮彈所特有的龐大裝藥量所帶來的巨大爆炸威力,使得了這種野戰炮頓時就成為了陸軍的新寵。

來自緬甸的一系列戰報被歸攏到金陵城的陸軍各大部門後,一大票的陸軍重量級將領們都不得不再一次高看了後裝線膛武器所帶來的戰術變化以及優勢。

楚軍的陸軍將領們,自然也不是什麼迂腐之輩,對後裝線膛槍炮有什麼抵制,實際上陸軍內部,尤其是高層還是很喜歡這些後裝線膛槍炮的,之所以遲遲沒有和近衛軍那樣大規模換裝,實在是現在的後裝線膛武器太貴……一杆十八型步槍就要四十多楚元,這裝備一萬支就得四十多萬楚元。

而陸軍需要的數量可不是一一萬兩萬,而是少說也得上百萬支呢,這得多少錢?

四千多萬楚元啊!

這是什麼概念?

大楚帝國一年的中央財政收入也不過七八億,陸軍一年的常規軍費,也不過八千多萬。

你讓陸軍花四千多萬楚元只為了換裝步槍,陸軍真心換不起……畢竟陸軍的軍費開支專案可多了去,作戰耗費,人員薪資,騾馬採購以及耗費,火炮的採購,乃至一些軍事設施的建設等等都要錢。

真說起來,每年用在採購槍支上的資金,其實只佔據軍費開支的極小一部分,你一下子挪用數百上千萬用來採購新式步槍,那麼陸軍這一百多萬人真心要吃土!

所以陸軍就算是想要換裝,現在也不可能大規模換裝,只能是慢慢來,一年裝備一批,同時等後裝線膛步槍的價格慢慢降低,最終實現全軍的換裝。

這個換裝持續時間,按照陸軍大佬們的預計,恐怕得持續十五年以上!

但是緬甸那邊的戰事卻是讓陸軍高層們,更加堅定了儘快換裝後裝單發步槍的決心。

國內本土駐防的一些普通部隊還有那些丙等部隊之類的可以等一等,但是那些甲等部隊,尤其是正在作戰或面臨邊患的甲等師,卻是必須第一時間裝備新式的後裝線膛步槍的。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後裝線膛火炮上。

這玩意更貴,不僅僅是火炮採購價格貴,炮彈的價格更貴!

目前陸軍使用的後裝線膛野戰炮,目前只有一款,那就是河北武器公司生產的三十二年式75毫米後裝線膛野戰炮。

這款火炮別看只是個炮架再加根炮管,但是真說起來,這玩意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可是名副其實的高科技武器。

從輪子到炮架,再到核心的炮管,然後到配套用的碰撞引信高爆榴彈,全都是大楚帝國過去三十年裡工業技術的核心整合。

這玩意,別說在十七世紀了,你就算是放在二十世紀裡,那都是各工業國家的專利,普通小國想要獨自搞出來,那是想都別想。

因為這背後所需要的是一個重工業體系的支援。

當然了,你要是裝置也買,材料也能買,這就簡單多了,隨便後世弄個機械加工廠來,也能夠給你搞出來。

在目前的大楚帝國裡想要搞出這種火炮,技術難度是非常高的,用的材料都是新研發的,炮管加工工藝更是河北武器公司的花費巨資研發的獨家技術,用來加工的裝置很多都是找那些裝置廠商專門定做的。

這研發成本可大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