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其他的繳獲有一些,但是俘虜真心沒幾個,那幾個俘虜也是被轉交給了軍方。

經過這一戰後,松溪村重新恢復了平靜,只不過有兩戶人家卻是沒有恢復一樣,這一次出戰雖然是大勝特勝,但是打仗嘛,總是免不了會有傷亡。

這一次戰鬥力,松溪村的民兵隊裡,有一個民兵被土著的火繩槍擊中胸膛,當場胸口就被打出來了一個大洞,連施救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陣亡了。

還有一人中箭重傷,雖然經過了戰場上的緊急救治,但是終歸是沒有能夠撐過來,回來的路上就死了,這還是個十六歲的小年輕,追殺敵人的時候衝的太前面,不甚之下被土著來了個回馬箭,一箭穿胸重傷。

其他輕傷的也有七八個人,就連趙感通自己,也是因為不注意受了點小傷,不過問題不大,只是手臂位置有些小擦傷而已。

戰鬥結束後,用醫用酒精進行消毒後,使用醫用紗布進行了包紮好就行了,甚至都不用進行縫針。

打仗嘛,死傷很正常。

松溪村的民兵隊,因為有了兩人出戰而死,上頭和其他村民們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管。

很快就有縣上守備大隊的人過來,給戰死者的兩家人發放了撫卹金,並向家屬解說後續的一系列犧牲軍屬的優待條件,比如限定時間減免統一農業稅,子女教育的優惠等。

同時松溪村裡也組織了內部的捐助,給這兩戶人家湊了些錢。

陣亡民兵的家屬雖然悲痛,但是接受了撫卹和捐助,以及後續的官府給的優待政策後也緩和了不少。

他們其實也知道移民屯墾本身就是有風險的……甚至都不用說,你看松溪村裡一共才兩百多人,就有七十多人的民兵,連老幼婦孺都會使用槍械自保就能看的出來。

就是因為有風險,而且風險不小,所以才需要這麼多的民兵和槍械啊。

這要是沒有任何風險,也用不著這麼多槍啊!

北美的土地是好,隨便來個人都能獲得數十甚至上百畝的免費土地,隨便給點象徵性的錢,還能獲得更多的土地。

而且還可以獲得免息的屯墾貸款,哪怕你兩手空空來到北美,都能直接變身一個擁有土地數百畝土地的小地主。

這麼好的事,自然是有代價的!

土著襲擊,水土不服,疾病侵襲等都是代價。

這還是在金山府裡楚國人控制比較強的地方,如果是在一些蠻荒之地裡代價更大,當然獲利也更大。

有些膽子大的楚國人,甚至都已經脫離了北美巡撫衙門的實際控制區,沿著河流進一步深入內陸進行屯墾了。

在那些地方里,北美官府衙門可管不了,真正的無法無天之地,你愛咋地咋地,前提是別死。

相對來說,松溪村這邊只是靠近土著控制區邊緣,不單單有自保能力,遭到大規模土著襲擊,還能得到正規軍隊的支援,情況可好多了。

更何況現在對松溪村有最大威脅的上河部落也已經被剿滅,附近二三十公里內已經沒有了大規模的土著部落,安全係數大幅度提升。

沒幾天時間,趙感通就得到了一個訊息,上頭決定對松溪村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開發,準備組織更多的移民過來屯墾。

一些對北美地區情況比較瞭解的老移民說,恐怕不用幾年,他們這個松溪村就會變成松溪鎮了。

這也是楚國在海外殖民時候的常用做法,先是派遣一支官方移民團隊前往開闢定居點,然後逐步增加自費移民,等移民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並把周邊的土著剿滅之後,就會以原來的定居點為依託,開始大規模組織移民過來屯墾開發。

村級的定居點也會逐步擴建為鎮,甚至縣,實際上全面控制並開發周邊地區。

金山府地區裡的很多鎮,縣基本都是這麼來的。

雙河縣倒是一個例外,按照正常情況的話,雙河縣那邊發展到如今頂多也就是一個鎮的規模,但是因為黃金的出現導致這地方出現爆炸式增長,最終短短几年內就從一個村級的定居點發展為一個縣城,甚至人口數量還極多。

趙感通聽聞上頭會加大對松溪村地區的開發後,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到時候那些新來的移民,哪怕有土地,也有官方扶持的屯墾貸款,但是他們總是要吃飯,也要其他消費品啊。

自己可以加大種植面積,也可以養殖一些牛馬羊等牲口,到時候把糧食和肉食以及牲口就地出售賺一筆。

就算當地無法消化,也可以賣給那些收購商們。

實際上把糧食以及棉花等農作物出售給商人,再由這些商人們組織運輸到金山港等沿海港口,再裝上那些返航的船隻運回本土銷售,這本來就是楚國治下北美地區乃至其他海外領地的重要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