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村的民兵隊雖然人人有馬,但他們真心不是騎兵……只是一群拿著火槍訓練了一些時間的步兵而已,你讓他們騎馬趕路,甚至在馬背上開槍什麼的勉強都還可以,畢竟平日裡也經常訓練。

但是你讓他們和正規軍的輕騎兵那樣,直接揮著馬刀衝上去砍殺,他們真心不行。

雖然他們也配屬有馬刀!

所以,列隊用馬刀衝鋒這種事就別想了,能騎馬上去,然後在馬背上用左輪手槍打一波就很不錯了。

而這也是北美地區楚國騎馬民兵,甚至正規軍騎兵裡,面對土著敵人的時候經常使用的戰術。

原因無他,左輪手槍太好用!

目前最先進的天五式左輪手槍,擁有可翻滾,防前翻彈巢,六發子彈,後裝線膛,採用紙包定裝彈,擊發成功率極高,極少出現啞火的情況,同時射擊過程裡,能夠使用轉輪擊發。

而且還採用了紙殼定裝彈,裝填非常的方便。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左輪手槍的火力密度以及二次裝填所帶來的持續火力非常的強悍,當屬目前的第一。

然而哪怕是其他一些左輪手槍,其火力密度也非常相當。

左輪手槍嘛,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連發,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動槍械了,哪怕是楚軍老早裝備的滑膛左輪手槍,也同樣具備連發。

這也是為什麼左輪手槍,最開始是在騎兵部隊裡大規模服役,然後才逐步在其他兵種裡服役的緣故。

騎兵喜歡這玩意。

吳金堂雖然不是騎兵出身,但是他同樣喜歡使用左輪手槍。

只見他單手手持馬韁,一手拿著早已經裝填完好,處於待發射狀態下的一支兩廣武器公司生產的西江牌十一毫米口徑左輪前裝線膛手槍,西江牌系列左輪手槍,是楚軍海外駐軍的騎兵部隊裡大規模服役的左輪前裝線膛手槍,也是海外市場很多民兵們的最愛。

倒不是因為別的效能什麼的,純粹是因為在潮溼炎熱等天氣裡不容易生鏽,好保養,故障率極低,隨便你怎麼用基本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兩廣武器公司的槍炮產品一向來在耐腐蝕上有著非常獨特的技術工藝,國內最早採用烤藍工藝對槍管進行防鏽處理的就是該公司。

該公司的槍械產品,一向來都比較受海外駐軍的歡迎。

西江牌十一毫米口徑系列的左輪手槍,不僅僅耐腐蝕,容易保養,使用方便,而且威力也不小,一槍下去,敵人的戰馬什麼的能直接一槍撂倒。

這槍在美洲這破地方里很受民兵們的歡迎,哪怕民兵是不配發手槍的,但是很多民兵都會自掏腰包買上一把。

至於普通人嘛,使用的倒是不多,畢竟這槍口徑大,後坐力也大,設計目標就不是用來自衛,而是作為騎兵手槍使用,使用是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的,要不然射擊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的手腕搞傷。

北美地區的民間人士的日常自衛武器,普遍更喜歡河北武器公司的兩種武器,一種是舊式的前裝滑膛左輪手槍,河十二式,口徑不過九毫米,後坐力小,精度也還行,使用簡單。

因為後坐力很小,這槍女人都能輕鬆駕馭!

最近一年則是河十三式左輪手槍搶過了風頭……這玩意其實就是天五式軍警用後裝線膛手槍的民用版本,名字雖然不一樣,細節上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同一個玩意。

天五式/河十三式左輪手槍,在最近兩年裡幾乎搶走了所有手槍的風頭,沒辦法,人家效能實在是牛逼……

只是這玩意太貴,一般人捨不得買,就連軍方都捨不得大批次採用。

松溪村的這些民兵也都不是什麼有錢人,自然捨不得購買上百楚元一支的河十三式左輪手槍,哪怕這槍使用的是紙包定裝彈,還是後裝線膛手槍,效能絕對夠好,但還是沒人買。

才十多楚元一支的西江左輪前裝線膛騎兵手槍,划算多了。

吳金堂也好,他身後的其他民兵也好,基本上都是帶著這西江牌騎兵手槍上的戰場,一群騎馬的民兵小跑著前進。

這個時候己方的六十五毫米野戰炮又進行了兩次射擊,對面的土著騎兵又死傷了好幾人,並且隊形更加散亂了,其中好幾個人甚至離開了佇列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看到時機差不多了,吳金堂當即帶著民兵們進行加速,朝著對面剩下的三十幾號零散的土著騎兵衝了過去。

人數看似相當,但是楚軍民兵的隊形可是更加的密集,畢竟這些民兵雖然都是普通農夫青壯出身,但是日常農閒時候的訓練可都是吳金堂這樣的退役士官們負責的,並且還有完善的軍方組織編寫的民兵訓練指導教材檔案。

也就是訓練時間少了些,每次訓練的間隔也久了一些,但是:訓練科目基本和正規軍也沒啥太大的區別。

這打仗的時候,用的自然也是正規軍的那一套東西。

騎兵進行攻擊的時候,採用的是標準的半迴旋戰術,騎兵分成了三個波次衝上去,然後高速中進行轉向,在轉向過程中使用左輪手槍朝著數十米外的敵軍土著進行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