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某種程度上來說,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已經大楚帝國的滑膛槍發展歷史上的終點了,因為繼續搞下去就不是滑膛槍,而是線膛槍了。

目前大楚帝國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其主力武器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大概有六十多萬支,這玩意別看它現在多,但其實一開始只是一種應急過渡槍支。

因為一開始陸軍的打算是先使用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嗯,特指十三年式系列步槍改裝而來的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

因為當年陸軍覺得生產新的不划算,直接把一百五十多萬支狀況比較好的十三年式燧發槍改裝為了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充當主力使用。

新生產的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其實數量很有限,加起來也才三十多萬支而已。

按照陸軍當年的想法,就是想要在這批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槍的使用壽命到齊後,直接用前裝線膛步槍接班,進入前裝線膛時代。

但是陸軍也沒有想到,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會這麼貴……早期的時候竟然要一百多楚元一支,後來也要幾十楚元一支。

然後陸軍就悲催的發現自己竟然用不起新式的前裝線膛步

槍了。

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繼續用滑膛槍頂著唄!

所以這才有了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的後續型號,即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

陸軍打算用這玩意應急過渡使用幾年,等後裝線膛步槍出來了一步到位。

反正線膛步槍都那麼死貴,既然準備大出血挨宰,那肯定是要更好的後裝線膛步槍啊!

這也導致了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的生產數量挺多的。

因為這些年不少改裝來的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步槍,也陸續到了使用壽命。

你現在在楚軍裡看到一支雖然保養的不錯,外觀嶄新的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槍,它的真實服役時間大機率都在十多年以上,少數甚至可能有十五年以上。

而這一批火槍因為長時間的服役,最重要的是楚軍這些年可沒閒著,一直都在打仗,各種訓練也多,導致這些滑膛槍的使用強度其實都非常大。

而且當年的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因為本當年的技術工藝問題,技術也不咋地,整體質量和使用壽命,可沒法和現在的新生產的滑膛槍相提並論。

當陸軍把這些使用多年的燧發槍改裝了後,發現槍管質量上不盡人意,高強度使用幾年後往往就撐不住了,而打仗的時候士兵進行作戰的時候,前線上的改裝而來的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步槍報廢率特別高。

沒辦法,只能是保持二十三年式步槍的生產,然後持續補充各部隊的損耗了。

這麼搞了幾年後,愣是把一款過渡用的火帽擊發滑膛槍,變成了大楚帝國陸軍的現役主力步槍,一年少說也得生產十幾萬支,要不然都維持不了陸海軍的龐大需求。

這種情況讓羅志學看了都無語,明明大楚帝國連後裝線膛步槍都搞出來了,金屬定裝子彈也算是搞了一大半,就快要出成果了。

前裝線膛步槍都已經在近衛軍服役使用四五年了。

但是軍方主力步槍,依舊是那些老掉牙的滑膛槍!

估計再過幾個月,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也開始小批次在近衛軍服役的時候,大楚帝國陸軍就會同時出現裝備前裝滑膛槍,前裝線膛槍,後裝線膛槍的情況!

看著都尷尬!

然而這種尷尬,某種程度也證明了大楚帝國的技術革新非常的快速,以至於軍隊都跟不上技術跟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