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雙方第一次接觸,而且之前雙方也沒有任何的衝突或仇恨呢。

布拉哈汗國派出使者過來,還是主動服軟並送上禮物,就是想要打好關係。

但是對面的這個大楚帝國的大官……一副自己是天朝上國上等人的模樣,都不帶正眼看這些布哈拉汗國的使者的,說出來的條件也沒有任何的商量餘地。

使者稍微辯解兩句,楊明達就直接發出戰爭威脅……

一番交涉,不,挨訓下來,布哈拉汗國的使者一臉恐慌,同時內心裡則是憤怒不已,又惶恐不安的退了出去。

然後拿著一份和亡國求和的條件也沒多少差別的挨訓條款準備回國。

只是這些條件能答應嗎?

肯定不能啊,要是他們都答應了,雖然不至於說亡國,距離變成徹底的傀儡還差了點,但實際上也不遠了。

全面開放市場,關稅名義為雙方協商,但是詳細條款裡實際上是大楚帝國單方面決定的。

光是這兩點,就意味著布哈拉汗國會成為大楚帝國的工業產品傾銷地以及原材料掠奪地。

更別說大楚帝國還要求在他們的幾個重要城市裡獲得一部分租借地修建商館乃至駐兵,又要駐兵權,軍事通行權等。

這一條要是答應了,就意味著大楚帝國的軍隊可以隨意的行走在布哈拉汗國的土地上。

這和傀儡國還有什麼區別?

布哈拉汗國雖然懼怕大楚帝國,但是也不至於被對方說一通,就乖乖當大楚帝國的傀儡國啊。

還別說,人家楊明達提出來的一系列條件,就是根據在南洋地區的幾個傀儡國所簽訂的條款所提出來的,就沒改多少。

至於對方答不答應……其實這沒什麼關係的。

要是答應了,白得一個傀儡國和市場,不要白不要。

不答應……也沒關係的,反正按照大楚帝國的對外擴張策略,遲早是要打過去的……

甚至都不用等西北鐵路開通,只需要大楚帝國把兩河地區經營幾年,軍事屯墾和移民有了成果後,就是再一次啟動對外擴張的時候。

哪怕楊明達是個文官,但是他也很清楚軍方那些將領們的尿性……手裡頭積攢了些許錢糧後就會迫不及待的對外發動戰爭。

之前幾次打青康地區的土司叛亂,打準格爾,打俄羅斯,打哈薩克汗國都是一摸一樣的套路:出兵搶佔一片地方,然後進行屯墾,積攢糧食後繼續打仗,打下新地盤後再屯墾種地幾年,然後再出兵……

如此往復迴圈,大楚帝國愣是一路從嘉峪關打到了哈薩克草原,越過鹹海,飲馬裡海……

沒錯,如今的大楚帝國的騎兵兵鋒都已經殺到了裡海邊上了。

這片地方原本是哈薩克汗國的小玉茲地區,而更早的時候則是諾蓋汗國的地盤,諾蓋汗國完蛋後,大部分地盤被哈薩克汗國而佔領,哈薩克汗國被楚軍幹掉後,名義上自然是由大楚帝國所繼承。

大楚帝國之前在西線,擊潰了小玉茲諸部落聯軍後,就飲馬裡海邊緣了,目前還在這一區域繼續和小玉茲諸部殘部乃至俄羅斯人作戰。

小玉茲諸部的主力被楚軍第二騎兵軍擊潰後,西逃進入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一帶,並獲得了俄羅斯人的支援。

而楚軍因為戰線實在太遙遠,補給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已經暫停了繼續西進,而是在黑海東北部區域,烏拉爾以東數百公里的地方選擇了一片水草豐美,也適合屯墾的地方進行築城,準備在當地長期屯墾駐防,以準備繼續整套當地的遊牧民族殘部以及插手進來的俄羅斯人。

正在築造的城池,名為西海城。

該城也是大楚帝國目前最西邊的一個城池。

不過目前來說,大楚帝國在這一區域,乃至整個哈薩克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控制力度都不咋地,只是沿著主要河流進行控制而已,而對於大片的內陸,哪怕是草原地區其實控制力度也非常有限。

後續可能需要長期的征討,清剿,築城屯墾,才能夠逐步把這一片地區徹底的轉變為實際控制區。

從單純的軍事征討來說,哪怕西北鐵路沒有開通之前,大楚帝國也完全能夠依賴在吐魯番,兩河地區的糧草以及就地生產的彈藥來發動戰爭。

只不過打起來不夠利索,存在比較大的侷限性就是了,而且後續很難維持統治,哪怕維持了統治,後期沒有鐵路這種便捷的交通聯絡,最終廣大的中亞乃至西域地區也會和中原地區離心離德,最終叛亂獨立,或者被外敵入侵所佔領。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

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就對外擴張,昔日唐王朝也是一路打到了西域,但是最終還是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