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部內部對此有種看法,那就是當年收稅的力度還是輕了,以至於有大量前朝餘孽,遺老遺少們殘留。

————

北方數省因為早年的戰亂,人口少,土地荒廢,早期基本都集中精力恢復民生,發展農業上了。

等緩過氣來後,才開始跟進工商業,但是整體發展的速度依舊比較緩慢。

最終也就形成了羅志學在濟南城裡所看到的局面,堂堂一個省城,在交通設施以及建築的面貌上,甚至還不如長三角的一個普通府城。

其工業發展也不咋地。

之前羅志學看到過報告,濟南府的工商業產值,只有鎮江府的百分之三十……

這說的還只是鎮江府……並不是蘇州府、松江府這種大經濟重地的府。

但是,這也是羅志學北巡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親眼看一看北方的發展到底有多落後。

同時向外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帝國打算在北方數省裡投入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資金扶持,決心搞好北方各省的經濟。

在羅志學看來,北方各省還是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的,尤其是在鐵路大規模開通之後,以往困擾北方數省的交通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物流成本下降,這些都對北方地區,尤其是內陸地區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山西那邊的發展路子就是一個值得效彷和學習的例子,山西多山少地,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經濟重地。

哪怕是到了大楚帝國時期後也是如此,很長遠時間裡山西那邊的經濟發展水平很低下,經濟產值基本上依靠農業……有限的工業也都是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主要生產普通工業產品,比如布匹,日用鐵製品,小機械等,主要供應與當地的有限市場。

如此一來,工業自然發展不起來,哪怕早早就發現山西當地有大量的煤炭資源也是如此。

煤炭這東西,光有是沒用的,還得能夠挖的出來,還要運的出來,並且確保成本足夠低,這樣才能夠大規模的開發並利用。

大楚帝國地大物博,這些年來發展的鐵礦煤礦多了去,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礦山都值得投入重金進行開發的。

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哪怕是有大量礦產也不會進行大規模開發。

因為運不出去……別說礦產運出去了,因為交通不方便,一些採購的中大型裝置都運不進去。

山西的煤炭資源,早年就處於這種尷尬狀況。

煤炭資源很豐富,但是運輸不出去啊!

這種情況,一直等到山西大同通了鐵路後才得到了改善。

從山西大同出發,運輸煤炭的火車可以一路上抵達張家口,然後進入中原鐵路南段,也就是河北段抵達幽州、天津。

天津是目前大楚帝國北方地區裡第一大工業重鎮,也是最大的煤炭需求市場,哪怕天津的邊上就是唐山的煤礦,但是隨著彙集大量重工業的天津,同時也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鐵路交通樞紐。

每一天需要的工業用煤、交通燃料用煤都是海量的。

此外天津還是北方第一大城市,光是城區的常住人口達到百萬,加上週邊縣鎮乃至郊區,周邊地區的人口數百萬之巨,民眾燒飯煮水取暖用煤,也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重要的是,天津裡還是交通樞紐!

該地是中原鐵路的北部終點站,東北鐵路、草原鐵路的起始站,三條鐵路幹線在這裡彙集。

同時當地還是京杭大運河的北方倒是第二個站點,依託京杭大運河可以,各種貨物人員可以輕鬆抵達山東乃至江北等地。

更重要的是,這裡其實還是北方第一大海港,天津港的吞吐量是北方諸多沿海港口裡最大的,放眼全國,也是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廣州。

來自山西的煤炭,透過鐵路運輸抵達此地後,可以供應給當地的工廠,交通用煤所用,也能夠擴散到周邊充當居民用煤。

更重要的是,還能夠透過大噸位的海船直接運輸到南方各地沿海、沿江城市,尤其是長江三角地區。

目前大楚帝國裡的長江三角地區,才是大楚帝國裡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區域,不管是居民用煤還是工業用煤又或者是交通用煤,每天消耗的煤炭都是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當地自產的煤炭遠遠不夠長江三角地帶的消耗,需要從外地調運煤炭過來。

帝國內幾個大型的煤炭基地,其產出的煤炭都能在長三角里看見,如江西萍鄉、河北唐山、遼東撫順、廣東廣寧。

如今嘛,還得加上一個山西大同。

整體上來說,大楚帝國的煤炭產業存在這北煤南運的情況。

至於廣東廣寧煤,因為產出的都是無煙煤,因為無煙煤質量高,價格也貴,目前來說沒多少人捨得用來當工業用煤或居民用煤,基本都是作為動力煤使用,主要是蒸汽輪船。

其中的大楚帝國海軍,更是隻用廣寧煤礦所產的無煙煤,其他煤炭海軍都看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