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廢州設府(第3/3頁)
章節報錯
不見的話其實也可以,但是沒必要,反正火車都是需要停下來加煤加水的,花幾分鐘見一面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這年頭的火車技術水平還是不咋地,哪怕御用專類採用的已經是最新式的廣三系列火車頭了,但是整體的續航能力依舊不咋地。
正常運營的廣三火車頭拉動的客運列車,在平原地形上基本一百多公里就要加一次的煤炭和澹水,如果是在需要爬坡的地形上,這個續航距離還要再縮短几十公里。
而過載的貨運列車則是續航距離還要更短一些。歂
這也是大楚帝國的鐵路線,很多時候間隔幾十公里就需要一個火車站的原因,甚至有時候在一些偏僻無人的區域裡依舊會設立火車站……為的不是上下旅客,而是為了加煤加水。
當然了,也可以一開始就搭載更多的煤炭和澹水,或者使用輕載以增加續航能力,不過這樣商業運營的時候成本就會更高。
御用專列就是屬於多搭載了煤炭和澹水的列車,不過為了預防萬一,避免各種意外,還是會間隔幾十公里就停下來加一次的煤炭和澹水。
所以也可以看見大楚帝國的御用專列以及其他隨行的列車,基本跑上幾十公里後就會停下來加煤加水。
不過很快就會重新啟程繼續前進。
畢竟火車站裡加煤加水都是有著機械裝置的,加煤加水都很方便,並且快速。
而經過邱縣的時候,御用專列並沒有停下而是直接越過,隨後抵達了兗州府停下。歂
不過羅志學還是沒有在兗州府裡進行公開視察的打算,他依舊是在御用車廂了接見了兗州府知府以及邱縣知縣等當地官員,大約中午時分離開了兗州府,繼續往北前往泰安府。
又是按照慣例在火車上接見了泰安府的當地官員後,御用專列直奔濟南府而去。
濟南府,才是羅志學第三站的視察城市。
第一站是鳳陽、第二站是徐州、第三站則是濟南,這後頭還會天津、幽州、山海關、錦州、遼東等城市。
羅志學不是說什麼沿途城市都會下車視察的,一般只有省城或重要城市,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太會下車停留並視察一天或數天。
沿途的小城市之類的,基本都是在列車停靠加煤加水的時候簡單接見當地官員,聽取彙報就完事了。
畢竟乘坐火車雖然速度快,但其實也就那樣……這年頭的火車平均運營時速也就四五十公里而已,可沒辦法和後世的火車相提並論。歂
羅志學是不可能把大量時間都花費在路上的一些小城市上的。
當天傍晚時分,奔波了近三百公里的御用專列抵達濟南火車站。
御用專列抵達的時候,山東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各參政等當地官員齊齊到火車站迎接。
至於山東巡撫,這人比較雞賊,早早就到了山東南邊的澤縣韓莊火車站等候了……御用專列剛進入山東,在韓莊火車站加煤加水的時候,他就已經覲見了羅志學,並隨同御用專列一路北上了。
不過這也算是常規操作,很多官員們都會選擇這麼做:提前在沿途的火車站等候並恭迎。
這是為了遵循傳統的出城迎接利益。
只不過現在乘坐火車出行的時候,傳統的出城迎接就有些不好搞了,畢竟火車站的間隔動不動就幾十公里的。歂
這意味著官員級別不夠,轄區裡的鐵路線沒有多個火車站的話,還真就搞不了這種前出幾十公里玩迎接這種事。
至於你自己跑到荒郊野外,離城幾十公里,在沒有火車站的地方去迎接……
御用專列連停都不會停……你敢上前追,隨行軍列上的近衛軍能當場給你打一輪排槍。
抵達火車站後,羅志學選擇了在當地的濟南行宮下榻,該濟南行宮本位前明時期的德王王府。
昔年楚軍北伐攻佔濟南時,德王府因為沒遭到什麼太大的破壞,因此羅志學北伐的時候,一度作為臨時行宮所用,稱之為濟南行宮,當年羅志學就是在這裡遙控指揮一系列山東、北直隸的戰役。
北伐戰爭結束後,後續也一直作為行宮由宗務府進行保護,修繕,並沒有被廢棄。
這也是大楚帝國裡,少數幾座長期維持行宮名義而儲存、修繕的皇室行宮。歂
在這裡下榻後,羅志學看見沒什麼變化的濟南行宮,都是浮想起來了當年在這裡指揮一系列北伐戰役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