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王圖升官(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次就是廣東了,去年向中央財政上繳了六千多萬楚元,佔據百分之之十三。
光是這兩個省,就佔據了大楚帝國中央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八!
這可是相當誇張的資料,而能夠有如此誇張的資料,那是因為江南省依靠著長江流域以及在本土沿海居中點的地理優勢以及交通優勢,彙集了長江流域以及沿海各地的工業原料以及資金,同時還能夠把工業產品賣到上述各地去。
其工商業經濟可是非常的繁榮。
同樣的,廣東也是依靠著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優勢,大力發展工商業經濟。
和江南省能夠把經濟影響輻射圈擴充套件到本土沿海各地,比如北方沿海各省,東北,乃至扶桑不同。
廣東的經濟對外輻射主要是依靠南洋以及印度等對外貿易,而且對外貿易的佔比比較大。
說白了,廣東的經濟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就是靠著東南亞以及印度半島地區的龐大土著市場。
大楚帝國的西洋貿易公司,為了節省運輸成本等,他們的銷往印度乃至非洲、歐洲地區的貨物,都是在廣東的珠三角經濟圈裡採購的。
這兩個省份在發展工商業經濟上,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是其他省份學不來的。
而其他省份的話,經濟比較好的就是浙江、河北、遼東以及兩個直轄府,即首都應天府以及陪都漢天府。
首都應天府的經濟總量,一部分是靠著首都地位的加成所彙集起來的金融以及其他服務行業,即第三產業,這一部分佔比比較大。
而另外一部分嘛,則是依靠當塗工業區。
這地方乃是大楚帝國的數大重工業區之一,有著一系列的工業部直屬的大型企業,如三大蒸汽機廠商當塗機械公司、目前國內排名第五的當塗鋼鐵公司,七大武器公司之一的江南武器公司的總部以及其主要子公司:當塗兵工廠、當塗火炮廠、當塗彈藥廠等企業。
一個當塗工業區以及第三產業,這才支撐起來了應天府的經濟,要不然的話光靠什麼傳統魚米之鄉,文化中心之類的,早就在工業時代裡淪落了。
就和江西一樣,江西在傳統農業時代裡其實也是很不錯的,贛北以及贛中地區不少地方都是魚米之鄉呢,但是進入到了工業時代後發展就有些跟不上了,究其根由還是因為地理位置不行,又面臨這東邊的當塗工業區以及西北大冶工業區的雙重競爭,工業發展始終起不來。
隔壁的大冶工業區,則是屬於陪都漢天府,靠著這麼一個大楚帝國的數大重型工業區之一,在加上在漢口發展的相當不錯的輕工業,漢天府的經濟也算不錯。
目前來說,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就是上述五省以及兩個直轄府了,其他的基本都不咋地。
要麼交通不便利、氣候極端,要麼沒啥資源,想要搞也搞不起來。
比如遼北以及黑水這兩個東北省份以及漠南、漠北這兩個草原省份,他們其實都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但是交通實在不便利,有了寶貴的各種礦產乃至畜牧業資源,也很難大規模對外輸送、
同時氣候太冷,很難無法吸引大量人口湧入。
連人口都沒多少,談啥發展工業啊。
哪怕是山西這個已經勘測出來了大量煤炭的省份,如今的經濟也是不咋地……沒辦法,山西多山,想要把煤炭運出來賣掉賺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也是山西那邊這幾年一直謀劃著修建鐵路的緣故,甚至在草原鐵路,即天津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開工之前,他們自己就已經籌資資金在大同當地建設礦區鐵路了……說是礦區鐵路,但是這條礦區鐵路除了連線各個煤礦區外,還往張家口方向延伸上百公里呢。
如今就等著天津到張家口的鐵路先通車,然後就能夠連線上大同的礦區鐵路線,最終實現煤炭的大量外輸。
他們盼著這一條鐵路都望眼欲穿了。
其他省份也是有著各自的麻煩,要麼交通不方便,要麼沒啥特殊資源,要麼氣候不行。
而這年頭想要發展大工業也是侷限性比較大的,尤其是鐵路網建設還不夠完善,內河運輸也有所侷限的時候。
最終導致工商業經濟發展不起來,只能是依舊傳統的農業以及少量的工廠之類的維持著經濟資料。
這樣的經濟資料自然好看不到那裡去。
————
這一點,不僅僅是對於很多內陸省份如此,實際上對於沿海省份的諸多府縣也是如此。
哪怕是廣東這樣的經濟大省裡,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屬於經濟發達的地區,實際上經濟發展好的只有珠三角一帶,而其他地方普遍都不咋地,甚至還特別窮。
粵北山區裡的和平縣就是這麼一個經濟落後的窮縣,年年都拿省財政扶持甚至拿中央財政扶持資金的縣。
就這,還是依靠了王圖這三年來的勵精圖治!
放三年前王圖上任和平縣令之前,這破地方的經濟連內陸諸多窮縣都比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