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線膛步槍的曙光(第3/4頁)
章節報錯
當塗兵工廠生產出來的這款前裝線膛步槍,被命名為‘前線十六型步槍’,這是一個設計代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步槍並不是當塗兵工廠設計的,而是工業部直屬的槍械研究所的專家們設計的,該代號其實就是第十六種前裝線膛槍。
前線,並不是說戰爭的前線,而是前裝線膛槍的簡稱。
羅志學拿起來十六型步槍後,發現這槍的重量和外形尺寸和二十一年型擊發步槍差不多,同時槍機結構也是二十一年型的典型火帽擊發機構。
但是標尺上有著明顯的區別,羅志學看到了上頭的標尺,標註的距離最遠達到了千米,這也之前的滑膛槍只有兩三百米的標尺距離完全不一樣。
滑膛槍的標尺,其實沒必要做的太遠,因為滑膛槍的精度太差,距離超過一百米之後的射擊精度就已經無法保證了,至於三百米以上,根本不用瞄準,反正不管你怎麼瞄準你都打不中……
然而線膛槍就不一樣了,線膛槍可以確保數百米內的射擊精度,如果進行覆蓋射擊的話,大幾百米也是可以的。
這也是十六型步槍足足有千米標尺的緣故。
上述這些,都不是這款步槍的最大特徵,其最大特徵還是這款步槍的槍膛內有著三條膛線!
這三條膛線其實也不是這款步槍的精髓所在,造個膛線而已,這對於大楚帝國的技術工業而言沒啥太大難度。
真正重點在於,當羅志學把邊上放著的一枚空腔鉛彈放進槍口,鉛彈和槍管之間的縫隙非常小。
子彈和槍管之間的間隙不僅僅極小,而且還要求各槍支以及子彈都能相互通用,把公差控制在極其微小的程度,這才是這款步槍的精髓所在,也是線膛步槍的真正技術難點,對大楚帝國工業界最大的挑戰。
而這些,其實光靠肉眼也看不出來!
很多都是靠旁邊的技術專家們進行解說,說他們為了控制誤差,特地採用了實驗室裝置進行加工……而這種實驗室裝置可不是什麼普通工業裝置,都是找漢天機械公司定製的,一臺的價格隨隨便便都是好幾萬起,而且加工產量也極低……
因為這玩意是實驗室裝置,追求的是極致的精度,而不是產量。
如果不是羅志學要求實驗室生產幾百支前裝線膛槍出來,而且近衛軍那邊直接動用了預備經費,給了足足三十萬楚元的經費。
打死當塗兵工廠也不願意用這些高精尖的是實驗室裝置去生產步槍啊……那可是價值十幾萬楚元的裝置……放在平時誰敢這麼浪費啊。
生產這一批十六步槍不僅僅耗費昂貴的裝置壽命,而且對材料的要求也是非常高,這槍管可不是之前那些滑膛槍的槍管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好吧……雖然說滑膛槍的槍管材料也能夠搞……但是十幾萬的裝置耗費都砸進去了,也就不怕再浪費幾萬楚元動用更先進的材料用來製造槍管了。
這一批的槍管都是直接用目前最先進的鋼鐵材料製造,並且採用了鑽孔加工工藝。
這一系列下來,也就導致了這幾支十六型步槍看似其貌不揚,但是卻代表著大楚帝國目前最頂級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藝。
這麼一折騰下來,其實這幾百支十六型步槍的生產成本也就達到了非常恐怖的程度。
如果不是有近衛軍這個冤大頭買單,當塗兵工廠才不會幹這種賠本生意呢。
羅志學拿著手中的十六型步槍仔細看過後,這才放下,然後道:“安排人試一試這槍!”
雖然羅志學知道這槍的效能非常不錯,不過終歸是沒親眼看到過,所以還是想要看一看實際射擊測試的。
今天這個視察場合裡,自然少不了各種實彈測試,近衛軍方面早已經和工業部那邊進行了協商安排。
很快,就有近衛軍士兵上前,並開始對著前方的靶標進行實彈設計。
雖然這玩意是線膛步槍,但依舊是前裝步槍,使用的子彈雖然是特製的擴張式鉛彈,但是裝填過程和二十一年型擊發槍也沒什麼區別。
等士兵裝填完畢後,這才對著前方大約百米的靶標進行了射擊,十發射擊後報告,十發子彈有十發都準確命中了靶標,這個成績自然不是普通士兵所能夠達到的,進行實彈射擊計程車兵,都是近衛軍裡精挑細選出來的火槍手,本來槍法就相當不錯,之前實際上也是用這種米尼步槍的樣槍進行過訓練的。
嗯,沒錯,在羅志學視察之前,實際上十六型步槍就已經進行過多次的實彈測試了,測試結果相當不錯,如此這款步槍才會出現在羅志學的面前,並作為今天視察的重頭戲。
隨後,靶標的距離再一次拉遠到兩百米,三百米,乃至四百米甚至五把米進行實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