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程永峰外放(第2/4頁)
章節報錯
至於參務大臣……這個稱呼從來都沒有存在過官方檔案上,官場內部也不這麼叫,都是民間那邊的叫法,官場眾人一般稱呼參務大臣為‘參務’,下頭的官員為了以示尊敬,也有稱呼什麼樞臣、閣臣之類的,嗯樞密不算。
樞密這個詞……這玩意在其他王朝裡興許是指閣臣,權臣什麼的。
但是在大楚帝國裡,一般特指翰林院秘書處的那幾十個正式的一等、二等、三等秘書,出自秘書處大門口的一句警示語:“秘書處為樞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許擅入”
在粵北山區當個小縣令的王圖為啥說他背景深厚啊……因為這人就是個前‘樞密’,政治地位非常之特殊。
未來讓李啟華成為參務大臣之一,這是羅志學的初步想法,以後成不成先看未來幾年李啟華的表現再說。
現在嘛,自然是不會對外界透露絲毫內心想法的。
李啟華有功調入京畿,廣東那邊的新任巡撫的人選也好辦,那就是這些年來同樣幹得不錯的廣東現任布政使唐天貴。
一個身形很矮小的瘦老頭子,但是辦事能力相當不俗,廣東這些年的工商業高速發展,李啟華固然是掌管大局,但是具體實施的還是這個唐天貴。
搞經濟,人家唐天貴才是專業的……
為了政策延續性,加上唐天貴能力確實不錯,羅志學打算讓唐天貴升任廣東巡撫。
但是為了平衡,他又選擇從京畿空降一個布政使過去。
畢竟唐天貴和李啟華搭檔多年,李啟華入京後依舊少不了對廣東那邊會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作為他的老部下唐天貴又是原地升職,這長久以往很容易就出現問題。
但是吧,羅志學又卻是覺得這人挺適合當新廣東巡撫的,棄之不用又覺得有些可惜。
因此羅志學選擇了讓唐天貴升任廣東巡撫,同時從京畿空降一個布政使過去。
而秘書處副處長兼任一等秘書,侍講程永峰也剛好到了要外放的年限,而他本人也有外放的意願,所以羅志學前期考察了他一段時間後,覺得這人還可行,因此就決定了下來。
讓程永峰去廣東和唐天貴搭檔。
這樣還不用擔心地方主義冒頭的問題。
畢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秘書處的人是孤臣,再不濟也是自稱派系,不用擔心他們和地方官員或者什麼各部官員相勾結。
廣東那邊的巡撫和布政使人選調整,是羅志學近期高階官員任免上的一系列調整之一,除了上述四人的職務調整外,其實近期羅志學還要對多個省份的巡撫、布政使以及多部尚書、侍郎的人員進行調整。
這倒不是說羅志學要搞什麼佈局之類的,純粹是正常操作。
畢竟如今大楚帝國裡,不算軍方的話,京畿方面光是正二品級別的機構,如各部、督察院、審判院、翰林院就有十多個,然後還有七八個獨立,主官從二品級別的局。
地方上的巡撫衙署有三十幾個。
這意味著光是正二品、從二品這兩個級別的現任官員就有大幾十個。
這還不包括一些加銜,或者位卑權重的部分重要職務。
如果算上正三品職務的那就更多了,京畿各種正三品司長、局長,地方布政使、省督察御史、稅務廳廳長,省判官等等,那可是好幾百號人呢。
如此多的高階官員,那麼是正常人員調動每年也得調動一大批人,這些高階職務的調動都是需要羅志學拍板做決定的。
在大楚帝國裡,可沒廷推這麼個說法,所有高階官員的任命都是羅志學獨斷,頂多就是讓吏務部那邊配合提供候選官員的履歷質料而已。
雖然這樣會讓羅志學會把不少精力都放在人事調整上,但是即便如此羅志學也從來沒有想過把把人事權力下放。
因為這關乎到最核心的權力:人事權。
羅志學作為一個皇帝,他是怎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的?
他是如何讓這個龐大的帝國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前進的?
制定了各項宏觀戰略後,是如何推動這些戰略施行下去的?
他一天到晚也就是見見大臣,批閱奏摺,開會,真說起來其實也沒見他幹啥事。
更不會和某些穿越主角一樣埋頭搞各種研發,跑到前線和敵人打生打死,順帶玩一波特種作戰,然後和敵國的女間諜玩一玩曖昧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