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業部下屬的諸多普通官辦企業不太一樣,並不算是純粹的商業機構,而更類似於政策機構,以服務民生,國家安全為主,具有全國性、唯一性這兩大特徵。

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將會全面負責國內的鐵路建設以及運營,同時在各地區設立鐵路分公司。

第一批成立的有江南鐵路公司、華南鐵路公司、華北鐵路公司、西北鐵路公司四個區域性的鐵路分公司,分別負責各區域內的鐵路網建設、運營。

同時各區域鐵路公司,再以詳細的鐵路線建設以及運營,再籌建子公司等。

這種模式,和其他的很多大型鐵路不一樣,它並不是以省、府、縣等行政區域為單位,而是以鐵路線為單位進行分層管理。

同時除了四大區域公司外,總公司內還設有監督、行政、人事等常規部門。

當鐵路建設以及運營方面的行政構架做好後,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只需要根據情況湊集資金建設鐵路並運營就行了。

根據多方面的商討,決定以鐵路公司的名義從銀行申請貸款的方式湊集資金,而分出股份吸引戰略投資乃至上市的方案,被直接拋棄了。

甚至連發型企業債券籌集資金的方案也被放棄了。

這些都是為了避免後續的麻煩!

因為按照帝國高層擬定的建設建設方案,這個大楚帝國鐵路公司在未來的很多年裡,估計都會持續虧損的……因為鐵路公司有著一大戰略任務,那就是要在偏僻,經濟不發達地區裡建設鐵路以發展當地民生,甚至還要在偏僻無人煙的漠南、漠北以及西北等地建鐵路,而這些鐵路目前來說,純粹就是屬於軍用戰備鐵路,很多年內別說收回建設投資,估計連日常運營都得嚴重虧損的那種。

這要是透過出售股份或上市融資的話,你幹這種明顯的虧本買賣,人家投資者是會有意見的。

為了避免這種麻煩,乾脆不對外融資,直接找銀行借錢修鐵路,然後用鐵路運營的利潤來償還銀行貸款。

而銀行貸款也不用擔心,大楚帝國裡的幾家全國性大型銀行,全都是官辦獨資銀行……這些官辦銀行也都具備政策性銀行的特性,給鐵路公司發放貸款甚至都可以說是他們的任務……

而且也不用擔心鐵路公司還不起錢,按照多方面專家學者的預測,經濟發達地區的鐵路的利潤將會非常豐厚……

如果不是鐵路公司還要用這些利潤來修建並運營明顯虧損的戰略鐵路的話,那麼鐵路公司的預期盈利,將會比鹽務公司還要更大。

畢竟這玩意是壟斷經營,根本沒競爭對手,而且還是一種直接面向公眾的基礎行業,看似利潤率很低,但是利潤總額將會非常龐大。

行政構架、資金來源這兩大關鍵問題敲定下來後,接下來就是要在那裡先建設鐵路了。

而這些問題羅志學就不過多的參與了,自然會有鐵路總公司以及帝國其他重臣們關注。

而經過前幾天的緊急商討後,以交通部方面的意見為主,初步擬定先在經濟發達,地形平坦,建設難度低,語氣盈利豐厚的地區建設一批鐵路。

以便積累建設經驗,同時也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方便後面的建設。

第一批鐵路線擬定公開的幹線鐵路有江南鐵路、中原鐵路兩條鐵路線。

這兩條幹線鐵路,以金陵城為交叉點,分別向東西延伸、北方延伸,是一個倒T字結構。

江南鐵路,初步規劃以當塗工業區為起點,向東延伸到金陵城、再往東前往鎮江、常州、蘇州、松江,抵達松江後,分出北支線連線現有的松江鐵路,然後建設新的南支線前往浙江杭州,同時還有未來規劃,那就是從當塗繼續往西延伸一直到九江湖口。

這條江南鐵路,核心目的就是把泛江南地區的這幾個經濟重鎮給聯絡起來,進一步推動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同時,也是因為江南地區的經濟發達,貨運量、客運量需求都非常巨大,哪怕是有著長江、京杭運河江南段以及其他水網的競爭,但是預計這條江南鐵路的運營利潤依舊會非常的豐厚。

原時空英國的早期鐵路發展裡,同樣面臨著內運輸的競爭,而且當時英國人的內河運輸已經開始大規模採用蒸汽輪船了,但是內河運輸在鐵路運輸面前依舊一敗塗地,很多運營著運河的公司日漸敗亡,然後迅速消失!

在大楚帝國裡的江南地區同樣水網密佈,河運同樣發達,但是鐵路運輸依舊有著其巨大的優勢。

而在江南地區如此,那麼在其他水網沒那麼多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鐵路運輸的優勢將會是巨大的。

除了江南鐵路外,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又迅速的透過大楚邸報對外公佈了第二條幹線鐵路計劃,即中原鐵路。

該鐵路從應天府的江浦,即金陵城的江北地區為起點向北一路延伸,最終抵達天津。

沿途經過滁州、鳳陽、徐州、聊城、德州、滄州,最終抵達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