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定的實力在手,你憑什麼要大楚帝國的優待,還給你的爵位?

而很多反叛的土司,就是實力不咋地得不到優待,或者說對待遇不滿意……都是一群眼高手低的人……當然不排除有那麼幾個是野心家之類的。

不過都無所謂,反正對於這些沒啥實力的叛軍,大楚帝國的應對方式一向來都是很單一的:殺!

至於你說實力強大的部落頭領對待遇不滿,然後反叛什麼的……大楚帝國高層又不傻,對有實力的部落首領,早早就用高官厚祿招攬了……

比如漠北蒙古的那幾個部落首領,這幾個人的待遇就豐厚的很。

————

教化之餘,大楚帝國還會集中力量在當地進行屯墾。

教化是軟的,而屯墾才是硬的!

為什麼西域對於傳統中央王朝而言很難統治,也很難守啊,就是因為距離太遠,物資補給太困難。

要想維持統治,駐軍是不可缺少的,本族民眾的數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這些人都要吃喝啊。

這吃喝怎麼來?

這就需要進行屯墾了。

依託當地的一些綠洲、河谷等地,尤其是哈密、吐魯番以及周邊地區還有尹犁河谷等地進行大規模的屯墾,以出產糧食供應駐軍以及民眾。

只有能種田了,才能夠真正的在當地站穩腳跟,要不然的話,什麼都要從後方陝甘地區調集運過來,哪怕是財大氣粗的大楚帝國也撐不了多久啊。

為此,羅志學指示農林部等部門針對吐魯番省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一份針對性極強的移民屯墾政策。

比如免費分田,發放補貼,儘可能的吸引民眾自發移民。

比如設立一批守備丙等師過去,併為守備,實為屯墾……

之前大楚帝國在東北、北方草原都這麼幹,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里,很多所謂的城市,其實就是官方,尤其是軍方組織的屯墾部隊所建立的。

除了傳統的農業外,工業部也準備在當地設立若干的工廠,主要生產一些消耗性的軍事物資,主要是彈藥以及步槍、冷兵器這些。

後續西域一帶的戰鬥,應該就是南吐魯番地區的零星戰鬥以及尹犁河谷、塔城地區以西的廣闊草原地區了,但是最近的兵工廠在那裡?

在嘉峪關,不過嘉峪關的兵工廠其實規模很小,嚴格上來說只是一座具備生產少量彈藥以及修理槍支、冷兵器的小型兵工廠。

而供應武器的主要兵工廠,是後頭的蘭州兵工廠以及西安兵工廠。

從陝甘地區調集武器彈藥前往吐魯番省甚至還要去西邊的草原,那就真心太遠了……

就和當年為了支援在嘉峪關地區的作戰,大楚帝國在蘭州籌辦兵工廠,在嘉峪關就地籌辦小型兵工廠一樣。

為了支援在尹犁河谷以西地區以及吐魯番南部地區的作戰,也是為了支援北部各地區的作戰,工業部打算在吐魯番省建立一個簡單的國防體系,以就地生產彈藥、槍炮以及冷兵器直接供應在西域地區作戰的軍隊。

這個任務將會交給陝甘武器公司來具體負責,畢竟大楚帝國的國防體系基本上都是按照地域進行劃分的。

陝甘武器公司之前就是負責在陝西、甘肅一帶的國防工業體系建設,而之前主要為西域等地區兵力作戰提供武器裝備的蘭州兵工廠、西安兵工廠以及嘉峪關的小型兵工廠都是嫡屬於陝甘武器公司。

陝甘武器公司在過去十多年的歷史裡,其武器研發以及生產體系,也是針對高原、沙漠等地形以及嚴寒等天氣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同時對騎兵武器也有著比較深入的研究,其設計研發的新型馬刀,即十五年式馬刀,採用了更加優良的材料,刀身的質量更加優秀,同時在刀柄以及刀身的彎曲角度上有著細微,並更加符合實戰需求的調整。

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嚴寒天氣裡,這種馬刀依舊能夠保持比較好的效能,不會輕易折斷。

小常識,鋼這個東西,並不是說單一不變的,會因為具體工藝或配方的不一樣,導致效能千奇百怪。

鋼這玩意只是一種鐵碳為主的合金材料的統稱,但並不是說只有碳以及鐵元素,還有其他不少東西呢。

除了需求主動控制的其他成分外,更多的還是因為技術工藝問題,導致這年頭搞出來的鋼材料往往還會含有其他成分,比如說磷、硫、矽等等……具體不同廠家,不同工藝也有所不同,而做出來的鋼材料效能往往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