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那邊的代表則是臉一黑,靠,把我們海軍當什麼人啊,我們海軍還不屑於偷偷摸摸,這錢肯定是用在馬六甲海峽戰役上的,絕對不會挪作他用。

但是商談剛結束,還沒等錢到賬,海軍就已經偷偷摸摸下了兩艘一等戰列艦的訂單……

然而訂單一下,海軍那邊一盤算,哎幼,內閣給的軍費可能不夠用!

畢竟馬來半島剩下的地方也挺大的,他們海軍想要動用陸戰隊趕過去,需要的時間和經費都不會太少。

人家內閣那邊又不是傻子,給錢之前就已經拿著算盤仔細算過的了,這錢雖然不少,但是也絕對沒多的。

海軍想要挪用幾十萬楚元造新的一等戰列艦,這缺口自然是難以彌補的。

但是海軍高層一琢磨,覺得自己打太貴,花不了,乾脆請陸軍當個打手算了!

於是乎,海軍那邊就找到了陸軍:龜兒子,最近你爹我要在馬六甲海峽搞一票大的,不過兵力有些不趁手,這樣,到時候你也派萬把人過來打個醬油。

運費和彈藥錢我出,回頭有戰利品了,你也能分一點。

陸軍一聽還有這種好事,當即答應了下來。

至於海軍說話不好聽,這沒事,只要有錢拿,讓他們海軍嘲諷幾句也不算什麼。

最近陸軍都窮瘋了……一場哈密戰役讓陸軍出了不少錢,而且未來一兩年內估計還得持續往裡頭倒貼錢,而戰利品什麼的一毛都沒撈著。

如今有海軍說要出錢讓他們去南洋打仗練兵,還能讓手底下的軍官們積累一些軍功,陸軍自然得趕著上啊。

至於危險什麼的,就南洋那些土著還有葡萄牙人,陸軍表示隨便派個萬把人過去就能把他們橫掃了,甚至都不用外調兵力,直接動用南洋地區的兵力就夠用了。

陸軍方面預計,甚至連彈藥都不用多少……這彈藥錢就能省下來一大筆,到時候再虛報彈藥消耗,誇大數量找海軍那個冤大頭報銷又能賺一筆。

武裝遊行一次就能賺好幾波,這種好事平日裡可找不著。

這個時候,陸軍方面還不知道海軍已經和內閣方面達成了協議,海軍已經從內閣那邊撈到了好幾百萬楚元的投資……哦,不,是臨時戰費!

這戰費,可是包括了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費用的。

但是海軍覺得自家陸戰隊數量不多,而且都分散在各地,調集起來麻煩不說,而且耗費也更大。

還不如請陸軍打工還能更省錢!

當然,這種事也就當時瞞了陸軍而已,沒兩天陸軍那邊就知道了訊息……知道這訊息後,陸軍高層都被氣歪了!

海軍這些王八蛋,自己吃肉就給我們陸軍一點殘羹剩飯,還想要讓我們陸軍打工替他們賺錢。

想得美。

於是乎,陸軍很快也提出了所謂的馬來半島方案……直接從北甲地區向東發起進攻,攻佔亞齊王國在馬來半島地區的領土,攻佔馬六甲,再攻佔柔佛王國等地,全面攻佔馬來半島。

嗯,就和海軍的作戰計劃沒陸軍什麼事一樣,陸軍的作戰計劃同樣也沒海軍什麼事。

後勤物資運輸,大不了提前僱傭商船運輸囤積在北甲地區,然後陸軍直接橫掃。

至於事後荷蘭人東印度公司封鎖之類的,海軍也不能坐視不管吧!

最重要的是,先把肉吞下去,後面怎麼收場到時候再說……

而陸海軍各自的操作……讓大楚帝國皇帝陛下羅志學看了都無語!

不要臉也就算了,大局觀也被你們拋之腦後,眼裡只有那點軍費了。

最後親自下旨,讓內閣以及陸海軍三方都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至於控制馬六甲海峽這件事本身,羅志學還是很支援的,反正這地方都是要打的,如今時機也算是比較成熟的,至少葡萄牙人和英格蘭人本土都在打仗,荷蘭人在本土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同時大楚帝國也已經在南洋地區取得了落腳點,有了北甲這個前進基地。

打下並控制馬六甲海峽的可行性就非常高了。

至於說一旦戰爭爆發,和荷蘭人的貿易斷絕,會不會影響到國內工商業經濟發展。

短時間內影響固然是有一些,但是隨著拿下馬六甲後,大楚帝國就會毫不猶豫的殺向印度半島開拓殖民地,到時候有了龐大的印度半島市場作為支撐,帝國工商業別說受到影響了,甚至都還能迎來騰飛的機遇呢。

畢竟印度半島乃至西亞地區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

至於和荷蘭人起了矛盾,進而斷絕了荷蘭人渠道下的歐洲市場,那地方只要絲綢、瓷器這些東西,看似價格昂貴,貿易總額不小,但實際出口貨物並不多。

這些東西,對於大楚帝國如今的經濟體系其實影響不大,遠遠沒有棉布的影響大。

更何況,在南洋,在印度的歐洲殖民地又不是荷蘭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