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鐵肋木殼船江寧號(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羅志學直接批准了幾十萬的額外專項經費,讓海軍去搞鐵肋木殼船的緣故。
得到大楚帝國皇帝羅志學的支援,海軍的鐵肋木殼船的研發進度非常快!
海軍艦政部很快就根據了眾多廠商,尤其是大冶鋼鐵公司以及負責加工大型熟鐵零部件的大冶重型機械公司所提供的各項鐵零部件的材料新能,進而在承順十六年六月份完成了第一艘鐵肋木殼船試驗艦的設計。
這艘試驗艦並不大,設計排水量只有六百多噸而已,戰術定位也只是一艘護衛艦,而不是更大的巡洋艦甚至是戰列艦。
這艘試驗艦,將會全面採用鐵料作為主要的承重部件,比如船肋、橫樑框架等,然後在鐵製的承重框架上鋪設木殼、木夾板以及上層建築。
為了減小技術難度,降低研發風險,除了承重結構大量採用鐵料外,其他方面還是變化不大,部署的火炮以及船型等依舊採用了原有護衛艦的諸多設計。
簡單來說,這艘試驗艦,對比大楚帝國海軍正在建造並使用的其他同級別護衛艦而言,只有承重結構材料上的區別,其他的變動基本不大。
初始設計完成後,海軍艦政部把設計方案遞交了上來,羅志學看過後也沒有進行太多的干涉,更沒有對其中的一些設計細節進行干涉。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是羅志學的一貫方式,他很少干涉下屬官員們的專業領域裡的具體事項的。
別說這艘試驗艦了,就算是陸軍改革這麼大的事,羅志學也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更不會過多的干涉具體事項。
他可不認為自己擁有了後世的些許知識,就會比這個時代的專業人才更加聰明,考慮的更加周全。
甚至在陸軍的線列戰術研究上,如今的羅志學其實也不如陸軍裡的那些專業將領了,人家天天琢磨著研究這些玩意,可不是羅志學依靠後世的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來個腦袋一拍就能夠想出更好的辦法的。
因為很多事情都不是說你覺得好就好,更不是後世更先進的東西就一定後。
以大楚帝國的目前的技術水平,羅志學就算提出來什麼陸海空三位一體,步坦協同之類的戰術思想也沒什麼用處啊。
戰術這東西,並不是先進的就是好的,而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海軍搞鐵肋木殼船也是一樣的,羅志學心裡很清楚鋼鐵戰艦更好,哪怕只是在木殼外面鋪設熟鐵裝甲也更好,但問題是技術水準限制啊。
全鋼戰艦不是說搞就能夠搞出來的,材料的加工,零部件的組裝、焊接等等,還有最關鍵的動力等因素,都不是說想要搞就能夠搞出來的。
如何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做出來更好的鐵肋木殼船,才是大楚帝國軍艦領域裡最重要的。
沒有干涉太多的羅志學,很快就批准了海軍這艘試驗艦的建造計劃,並親自命名為江寧號。
江寧縣,也是大楚帝國國都應天府下屬的縣,同時也是應天府府治所在,更是大楚帝國國都所在。
羅志學直接以國都所在的縣轄區作為這艘試驗護衛艦的名字,可見對其的重視。
海軍方面在設計方案得到了羅志學的認可後,迅速展開了建造工作。
不過,這種試驗艦的建造工作還是非常的麻煩,並且預計時間也會比較長,和現在建造成熟的純木質護衛艦完全不一樣。
現在大楚帝國建造一艘護衛艦,在建造船隻所用的木料提前準備好的情況下,整個建造過程很短的,松江海軍造船廠只需要大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夠完成施工並下水,然後舾裝以及試航幾個月。
從鋪設龍骨再到完整狀態正式交付海軍服役,一艘護衛艦所需要的時間也就一年多左右。
這還是正常生產的時間,如果是加班加點,抽調更多的工人加速建造的話,那麼這個時間還能再縮短几個月,大半年時間就能夠完成建造並交付。
但是江寧號護衛艦卻是一艘全新型別的戰艦,它的建造沒有先例可以效彷,從設計圖紙再到施工過程,甚至就連該怎麼施工都需要反覆琢磨去鑽研。
這裡頭,有大量的從零到一的技術難題需要去突破呢。
這,還僅僅是造船廠方面所面臨的技術難題,並不包括建造船隻所需要的各種熟鐵零部件。
大量的鐵製零部件的生產工作,是交由大冶重型機械公司所生產,他們在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的技術研發,專研如何更好,更好的加工鍛造大量的鐵製零部件。
倒是熟鐵原料不用太擔心,大冶鋼鐵公司的熟鐵產量非常大,並且還處於快速增加當中,就一艘試驗艦江寧號護衛艦所用的那點熟鐵材料,對大冶鋼鐵公司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你要知道,大冶鋼鐵公司在承順十五年的時候,熟鐵產量就已經達到了八千噸,而今年這個數字預計能夠增加到兩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