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折騰了幾年後,成效並不大。

於是乎,泉福貿易公司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地方……比如說印度半島,比如說西亞地區。

至於歐洲地區……那就別指望了,目前大楚帝國還沒有任何船隻能夠跑到歐洲去貿易的,那裡就不是大楚帝國的勢力範圍,而且這一路上路途遙遠,沒有海圖,沒有航線,更加沒有沿途的補給港口。

所以,大楚帝國的貿易公司想要直接組織船隊去歐洲,難度太大。

而且這還沒說其他國家的阻攔呢。

荷蘭人也好,葡萄牙人也罷,又或者是海上貿易的新秀英格蘭人,他們可不願意看見其他國家的商船繞過好望角,然後進入歐洲貿易。

他們自己都是打來打去,海上遇到了有機會就會直接幹一票相互搶掠,大楚帝國的商船去了,也免不了會被襲擊。

因此,歐洲地區的市場就別指望了。

但是印度以及西亞甚至北非市場,卻是讓泉福貿易公司非常的眼紅,尤其是每次聽到南洋貿易公司在印度靠著布匹、武器等貨物賺了大筆錢後,他們就更加眼紅了。

他們也試過搞武器貿易,也試過搞布匹貿易,可惜不怎麼成功。

但是怎麼說呢,隔行如隔山……這種大宗貨物貿易,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要做就能做的,你得有充足,便宜又質量好的貨源,還需要在目標市場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而泉福貿易公司因為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裡,都是深耕茶葉領域,他們在國內有長期合作的大量茶莊,有自建以及合作的茶葉加工廠,在扶桑裡有穩定的長期合作的各級分銷商,目前在南洋各地裡也在建設茶葉銷售渠道。

在茶葉出口貿易上,他們敢說國內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但是在其他領域……他們就沒什麼明顯優勢了,做也可以做,但是利潤肯定不咋地,一個搞不好甚至還會虧本呢。

而且一個搞不好,還容易引發競爭對手的敵視甚至戰爭!

大楚帝國可是有不少的海上貿易公司,嗯,這些海上貿易公司都是擁有武裝商船牌照的公司,和普通的航運或貿易公司不是一個性質。

他們有武裝商船,有艦炮,有炮手,還有陸戰隊員等,基本上每一家都跑到海外去了,最少都拉出來好幾百人的武裝人員,多的拉出來幾千號人去幹架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說南洋貿易公司,他們今年年初就在印度東海岸裡和當地一個土著王國幹了一家。

他們去印度貿易的時候,想要搞個港口充當補給港口,所以找了個藉口發難想要幹一架……藉口找到了,結果派遣一百多人上岸幹架的時候,對面的土著王國不講武德,竟然直接派出來好幾千人過來,裡頭還有一千多騎兵。

更可惡的是,他們也沒傻乎乎跑過來主動進攻,而是在外頭進行圍困。

這些土著顯然也是知道打不過依託陣型和火炮的大楚帝國的地面兵力,所以只在外頭圍困。

最後南洋貿易公司的登陸人員被圍困的沒辦法,只能逐步退回海岸,最後灰熘熘的跑路了。

這是南洋貿易公司第三次在印度試圖搞個港口充當貿易據點而失敗了。

別看南洋貿易公司失敗了,就覺得人家不咋地,要知道人家南洋貿易公司可是大老遠跑到印度去幹架啊……而且還是想要直接搶人家現成的大港口,面對的還是幾千名土著正規軍,裡頭還有上千號騎兵呢。

這要是換個策略,比如說別把目標搞得太大,比一上去就搶人家的大港口,那麼也就不會搞得這麼狼狽了。

但是南洋貿易公司只想賺錢,不願意搞個偏僻荒蕪的地方再建個殖民城市之類的,他們就想直接搶個現成的。

所以……別把大楚帝國裡的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當成普通的貿易公司,他們除了沒有殖民行政統治權外,其他的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沒啥區別。

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有壟斷權,只不過這種壟斷權是內部協商後形成的一種默契,並不是官方出臺法律給予承認。

經過經過這十幾年裡,這些貿易公司因為市場變化,遇上海難又或者其他因素,已經破產或被收購少了許多,但是目前依舊有二十七家之多!

這二十七家武裝貿易公司彼此也是競爭對手,而為了避免內耗,他們之間在工商部的協調下會進行協商。

對各自的勢力範圍進行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