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越是往北,第四騎兵軍留下來拱衛後勤線各地的兵力也就越多。

等到靠近哈密方向的時候,第四騎兵軍的後勤運輸部隊,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各師的輜重部隊了,第二步兵師派遣了第六步兵團負責物資的護送,同時第十四騎兵師也負責物資的押送護衛。

同時物資的運輸上,也採取了大規模集中運輸的方式,每一次運輸都是一口子集中上千輛馬車,運輸至少上千噸的各類物資,由至少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步兵團進行護送。

楚軍這麼搞,這前進的速度自然是非常緩慢的,平均算下來,一天甚至都走不了二十公里,很多時候都是走兩三天,然後就在某一個小城鎮裡駐防等待後勤部隊。

然而楚軍這麼小心翼翼的做法,也徹底讓哈密方向的準格爾人失去了繼續襲擊後勤線的可能性。

丹巴所部一去不回,這讓卓特巴巴圖爾心情很不好!

這去了都一個月了,但愣是半點訊息都沒有傳回來,這不得不讓卓特巴巴圖爾悲觀。

丹巴所部,恐怕是已經完蛋了,而且還是全軍覆沒的那種,要不然也不可能連一點訊息都傳不回來。

如今後勤線打不了,而死守哈密城也是註定守不住的情況下,卓特巴巴圖爾就有些迷茫了。

該怎麼辦?

死守哈密城肯定是不行的,卓特巴巴圖爾又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可是清楚的很,東擄人連遼西走廊這種要塞之地,又有著十幾二十萬大軍,眾多槍炮都頂不住楚蠻子的狂轟亂炸。

他在哈密,不過兵力三四萬,雖然有些槍炮,但是哈密城也不是什麼雄關要塞啊……

根本不可能擋住楚蠻子的狂轟亂炸的。

襲擊後勤線也不好搞,丹巴音信全無,並且楚蠻子行動順利,半點也沒有像是遭到後勤困擾的模樣,就讓卓特巴巴圖爾明白,襲擊後勤線也是不靠譜的。

直接出城玩決戰?

這風險同樣極大,楚蠻子的槍炮數量太多,而且騎兵也不少。

在兵力和火力上,他們準格爾人都沒什麼優勢,打起來會比較吃虧。

但是卓特巴巴圖爾最後還是選擇了主動出城迎戰!

困守哈密城,一旦讓楚軍完成包圍,那麼就只能等死了。

而出城決戰的話,能贏最好!

如果情況不妙就直接撤退,反正準格爾高層也沒說過非要守住哈密,遊牧民族嘛,打不過就跑路很正常。

而撤退的話,只要提前把牲口以及大批糧草以及其他輜重運走,只留下作戰兵力的話,後續撤退難度也不會很大。

畢竟他們準格爾人騎兵多,騾馬多,提前有所準備的話,跑路還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撤退的時候,還能夠吸引那些楚蠻子追擊上來那就更好了……

嘉峪關到哈密方向,這一段上千裡的補給線就已經夠長的了,楚軍如果在剛攻佔哈密,還沒有穩住陣腳的情況下就匆忙繼續往西追擊自己……

卓特巴巴圖爾做夢都能笑醒!

楚蠻子要是有膽子真這麼搞,那意味著需要維持上千公里甚至更加漫長,並且沿途絕大部分地方都是無人區的補給線……

到時候,他們準格爾打都不用費心思去打,直接就能躺贏。

當然了,這種事卓特巴巴圖爾也知道可能性不大,畢竟楚軍不傻。

現在他們從瓜州到哈密這一段路,都是走的小心翼翼,走三天就休整兩天,一看就知道是要穩紮穩打。

如此情況下,也很難讓他們不管不顧繼續西進。

大機率,還是會在佔領哈密地區後,在哈密地區進行幾年屯墾,利用哈密地區的綠洲解決駐軍所需要的糧草問題。

然後才會繼續西進。

這也是大楚帝國陸軍高層的想法!

這一場戰爭,大楚帝國高層從來就沒有想過第一時間把準格爾給滅掉,不是不想,而是代價太大,會嚴重干擾到國內的民生建設。

因此,這一場戰爭,就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以奪取哈密為主要戰略目的,如果能夠順勢幹掉部分準格爾的主力部隊那就更好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因此大楚帝國才只在河西走廊方向進攻,而沒有把漠南蒙古西部,漠北地區牽扯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