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察合臺汗國又是察合臺汗國。

這麼一說,那麼葉爾羌汗國的法理領地面積可就大的很。

而葉爾羌汗國乃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這也就意味著大楚帝國的領地是佔據整個西域不說,而且還一直延伸到鹹海去。

所以,有時候收藩屬國也是有好處的,至少擴張的時候都不用搞什麼領土宣稱……因為那本來就是帝國的一部分!

如果不要臉一點的話,葉爾羌汗國是帝國的藩屬國,而葉爾羌汗國的前身是察合臺汗國,而察合臺汗國又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四捨五入一下,蒙古帝國也就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了,哪怕它早已經滅亡了。

但是不要緊……完全可以把葉爾羌汗國當成蒙古帝國的正統繼承國,然後葉爾羌汗國的法理領土,能一直延伸到多瑙河……

換句話說,大楚帝國擁有對多瑙河以東地區的法理宣稱,這些地方,都是帝國毫無爭議的帝國領土。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沒啥意義的自嗨罷了,地圖開疆沒啥意義,而且帝國高層也不太喜歡這種說法。

因為如果對這些地方有法理宣稱的話,那以後打沒法理宣稱的地方,豈不是很理虧?

弱小者,才會去找各種理由證明合法性。

強大者,是用不著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的。

大楚帝國,就從不為自己在南洋地區的擴張行為找藉口……老子就看上了南洋半島,看上了馬六甲海峽,就是要搶它。

不服?

你咬我?

如今在西域也是差不多,雖然開始的時候喊了句為葉爾羌汗國報仇雪恨,但是也就開始的時候喊了那麼一兩句,等打起來後誰還記得葉爾羌汗國啊。

一路直接幹過去,新佔領的地方,那就是帝國直屬領土!

羅志學可沒在西域重立葉爾羌汗國的打算,既然這個汗國已經滅亡,那就該讓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至於拿下的這些新地盤怎麼處理,還能怎麼處理,自然是設立行政統治機構,直接歸屬帝國管轄。

甘肅巡撫衙門已經設立了瓜州府、哈密府兩個府,下設若干縣鎮,以統轄周邊地區。

至於更西邊的地區,也就是哈密以西地區,這還得看和準格爾方面的戰爭打的如何,如果阻力不大的話,後勤供應也能上來。

那麼繼續往西進攻,甚至打到尹寧去也是可以的。

反之,如果難度太大,比如後勤運輸太麻煩的話,準格爾方面的抵抗又比較堅決的話,那麼帝國也不會在西域選擇死磕。

大楚帝國在西域和準格爾方面的戰爭,還是比較靈活的,反正出動的兵力就這麼多,提供的錢糧也就這麼多,軍方能打到那裡算那裡。

而在軍方內部,他們的目標其實也不算高,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攻佔哈密,奪取哈密以及周邊的大片綠洲地區。

只要能拿下哈密地區,就能依託當地的綠洲進行屯墾放牧供養大軍。

只要在當地屯墾個兩三年,那麼大楚帝國就能夠利用哈密以及後方瓜州當地供應的糧草維持當地駐軍並發動戰爭了。

等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大楚帝國繼續向西擴張的時候了。

在西域玩擴張,直接一路玩奔襲,直接迅速的幹掉對方,佔領大片地區是不太現實的。

這都不是能不能打得過的問題,而是深入戈壁灘沙漠腹地後會不會餓死的問題……

幾十萬大軍派出去容易,但是後勤跟不上,當地又缺乏糧食的情況下,這幾十萬大軍派出去後想要不餓死,那可就難了!

因此帝國在西域方向的擴張主張的是步步為營,層層推進!

攻佔一個綠洲,屯墾一個綠洲,然後再向下一個綠洲進軍,如此週而復始,一直殺到七河地區,直接把準格爾人的老巢都滅了。

而哈密,就是大楚帝國如今最重要的目標,為此不惜派出了第四騎兵軍這種絕對主力。

而除了第四騎兵軍頂在最前方征戰外,後頭還有若干部隊開始出塞並駐防瓜州等沿途城鎮,以維持後勤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