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楚軍偵騎也沒跟的太近,實際上距離丹巴所部都挺遠的,但是丹巴所部那麼多人馬,哪怕是隔著這麼遠,楚軍的偵騎也能輕易的監控到對方的蹤跡,並把資訊持續回報。

至於丹巴想要派遣騎兵殺一個回馬槍,幹掉這些楚軍偵騎……那也太小看楚軍騎兵了。

小規模混戰裡,誰打誰還真不好說……

再者,楚軍偵騎又不是為了去幹架的,他們只是為了監控準格爾騎兵而已,看見敵人掉頭來追擊,那麼撤退避開就是了,基本不用太過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

畢竟這些能夠被挑選出來當偵騎的楚軍騎兵,衝鋒作戰的能力不好說,但是單人廝殺以及馬術那都是槓槓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往往也是遊牧子弟,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熟悉戈壁灘,草原等情況的。

大楚帝國可不是華夏曆史上那些只能龜縮在長城以內的傳統王朝。

如今的大楚帝國直接統治整個漠南、間接控制漠北,此外還有東北遼河套,甘肅河西走廊,青海等地區,這些地方全都是放牧之地。

再加上中原裡的陝西也是傳統養馬之地,然後帝國在山東益都也建立了大型的官辦軍馬場。

此外各地還有大量官辦或企業辦的中小型養馬場,這些馬場都能為軍方提供數量龐大的馬匹。

依託這些放牧之地以及中原各養馬場,大楚帝國根本不缺馬,也不缺乏精通馬術的優秀騎兵。

哪怕是沒有什麼槍炮,雙方只是單純比拼傳統騎射,大楚帝國陸軍的騎兵都能把對面的準格爾騎兵幹翻……理由無他,騎兵多而已。

和比大楚帝國比騎兵數量,準格爾還真不夠看……

畢竟準格爾其實也就是漠西蒙古諸部之一而已,儘管這些年準格爾已經吞併了其他部落的力量,但是沒能完全的整合漠西蒙古的力量。

如今的漠西蒙古,其力量是分散的。

漠西蒙古裡,土爾扈特部最先和準格爾部爆發矛盾,後來在競爭中失敗,但是雖然被準格爾部擊敗,但是該部並沒有完全歸順準格爾部,而是選擇了西逃,不僅僅自己逃走了,還帶走了一部分和碩特部以及杜爾伯特部的部眾。

準格爾部其實接受到手的部眾只有一部分而已。

和碩特部,其主力則是在多年前進入了青康地區,後來和楚軍打消耗戰打到崩潰,最終不得不歸順,接受了大楚帝國的冊封,在大楚帝國承諾後來把七河地區作為他們未來的牧場後,他們很果斷的選擇了和大楚帝國實際性聯手。

這一次西征裡,就有和碩特部的大量騎兵參與,當然了,這些和碩特部騎兵雖然出自他們的部落,但是已經接受楚軍的整編。

這些騎兵接受幾年再教育後,基本也沒人會傻到為原先部落裡的所謂王公們賣命了……

不過和碩特留在七河地區的分支,則是被準格爾部所吞併。

輝特部則是土爾扈特部西遷後,才進入七河地區,該部落有一部分進入了青海,如今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留在七河地區,如今則是被準格爾部所挾裹。

杜爾伯特部,該部落之前是支援東擄人的,多次派兵和東擄人一起和明軍作戰,後來又在東擄人的旗幟下和楚軍作戰,被楚軍打的死去活來,不過根基未損。

這些年,隨著大楚帝國在漠南以及西北地區越來越強勢,他們為了自保也算則了和準格爾進行了聯合。

漠西蒙古各部一系列的征戰以及聯合,再加上外敵虎視眈眈,這個外敵之前是沙俄,現在則是大楚帝國,最終使得留守在七河地區的漠西蒙古諸部,形成了以準格爾部為核心的漠西政權,大楚帝國稱之為準格爾。

準格爾和準格爾部,這是兩個概念!

新生的準格爾以天山南北為根基,不斷的四處侵略併吞並其他的部落、國家的領地以及民眾,掠奪工匠和財富。

並且隨著大楚帝國的迅速崛起,他們的行動也越來越緊迫,越來越快,並在前幾年裡陸續吞併了大片周邊地區的部落,又擊敗了哈薩克,獲得了大批的領地以及人口、財富,在對葉爾羌汗國的幾次戰爭裡也獲得了勝利。

最終,今年他們終於是忍不住對葉爾羌汗國殘部,也就是葉爾羌汗國僅剩下的東部領土發動了戰爭,掀起了一場滅國之戰。

葉爾羌汗國在準格爾的強大進攻中灰飛煙滅,但是這也引來了大楚帝國的強力反擊!

數萬楚軍打著為藩屬國報仇雪恨,驅逐外敵,保家衛國的口號,悍然從嘉峪關一路飛奔殺向了哈密。

而這也是中原王朝的軍隊,自從明王朝撤離玉門關後,時隔一百多年首次大規模西進。

更是自唐朝,大概就是公元760年前後,時隔八百多年後第一次有中原王朝的大軍殺向哈密,並真正意義上嘗試在西域開疆擴土!

當然了,這說的是直接控制,如果是藩屬的話,這地方早就是華夏的藩屬地區了,不僅僅哈密,連更西邊的地方都是華夏王朝的藩屬呢。

古時候的王朝就不說了,且說大楚帝國,很多年前葉爾羌汗國可就成為大楚帝國的藩屬國,而這個葉爾羌汗國,領地還挺大的,畢竟這個汗國的前身就是東察合臺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