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陸軍而言,在鋼炮大規模出現並使用以前,青銅火炮是最優解,除了貴沒啥缺點。

而海軍方面,則是陸續使用鐵鑄造的火炮,主要是海軍火炮的口徑打,材料使用量多,都使用銅炮的話,成本太貴了。

此外海軍使用的艦炮,也不追求輕量化,所以使用更加沉重的鐵炮也能接受。

因此,如今大楚帝國海軍火炮主要還是以鐵鑄火炮為主。

而大楚帝國的鐵鑄造的火炮,在技術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採用了更加優良的鐵材料進行鑄造,雜質更少,能夠鑄造出來更加優秀的炮管,並且水動力大型鏜床對內壁進行加工。

在效能上,已經能吊打多年前楚軍最早時期裝備的那些泥範鐵炮了。

材料和加工工藝的進步,使得了大楚帝國的槍炮上得到了幾乎是跨越式的發展。

甚至不僅僅是在槍炮上,就連冷兵器上也是如此。

比如盔甲!

盔甲這東西,其實對材料的效能要求更高,畢竟盔甲是有著嚴格的重量限制的,如何在有限的重量內得到更好的防護能力,這就相當考驗材料水平了。

楚軍在材料上的進步,已經讓大楚帝國的盔甲升級換代好幾次了,從最早的普通鐵片打造的布面甲,再到初代的板甲,再到現在的新一代板甲,其防護效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楚軍大規模使用的板甲,主要是火槍手使用的輕型板甲,這玩意其實很薄,但因為是採用了強度比較高,近乎中碳鋼的材料打造的,因此防護能力相當優秀,抵擋各種冷兵器或弓箭是不在話下。

至於子彈嘛……都輕型板甲了,還指望著抵擋子彈的,楚軍給步兵裝備的盔甲,從來不以抵擋子彈為目標,那太不現實了。

如果對方大面積使用火槍,沒有弓箭等冷兵器的話,楚軍的步兵們一般都是直接扔下盔甲,端著火槍列陣上去打排槍,根本就不使用盔甲。

《仙木奇緣》

倒是騎兵採用的胸甲,因為厚度足夠,倒是能夠抵抗中遠距離上的子彈,但是近距離的也擋不住。

話說,大楚帝國的板甲不僅僅自己裝備,還和火繩槍一起成為了出口的重要武器,每年都給大楚帝國帶來豐厚的海外貿易利潤。

一套造價不過二十多楚元的重步兵全身板甲,出口離岸價直接上百楚元,至於那些貿易公司把這套板甲運輸到海外市場銷售去賣,又會翻好幾倍。

不客氣的說,大楚帝國如今生產的板甲,基本代表著盔甲的最高水平,哪怕是採用次一等材料生產,專門用來出口的板甲,效能也遠超其他國家的盔甲,除了貴,沒啥缺點……

如果你覺得貴,可以買更便宜的半身甲甚至胸甲嘛,普通步兵配個胸甲就差不多了,那些全身甲都是給精銳的重步兵或騎士老爺們使用的,你給普通大頭兵使用,那不犯傻嘛!

技術的進步,使得大楚帝國陸軍的武器裝備,從槍炮再到盔甲,再到冷兵器,比如馬刀,刺刀,單兵腰刀,再到一些輔助用品,比如鐵鏟、水壺、帳篷乃至軍糧如各種亂七八糟的罐頭等等。

都是出現了長足的進步,如今的大楚帝國的軍隊,在裝備上和十年前相比已經截然不同。

而這些,都是大楚帝國對外擴張的底氣所在。

對付準格爾上也同樣不例外。

身在金陵城的羅志學,詳細聽取了陸海軍以及內閣方面的多方報告後,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西北亂局不能繼續下去,必須幹準格爾一票!

倒不是說葉爾羌汗國本來是帝國名義上的藩屬國,自家小弟被準格爾滅掉了,丟面子不說,帝國高層一向來都不太在乎的藩屬國這些名義的。

很多土著國家想要主動跑過來求著當帝國的藩屬國,帝國還不答應呢,比如……琉球王國,他們就想要帝國對他們進行冊封……不過大楚帝國方面更加乾脆,直接派兵登陸琉球王國,把琉球王國一家子扔進了大海,隨即在琉球群島設立了琉球府……成為了大楚帝國的一個海外領。

對此,扶桑方面當做沒看見……還主動宣佈放棄對琉球王國的宗主權,扶桑人在1608年的時候,也逼琉球王國稱臣納貢,而之前的明王朝也是對琉球王國進行了冊封。

因此琉球王國在前三十幾年裡處於非常特殊的兩屬狀態下。

不過在楚軍直接登陸並控制了琉球王國後,這個狀態自然也就結束了,至於扶桑人……他們連屁話都不敢說。

從這也可以看出來,其實大楚帝國對名義上的藩屬國沒啥太大的興趣,能直接吞併就直接吞併,無法全部吞併,就先割讓土地,然後再搞個傀儡國方便後續繼續吞併,大楚帝國在東南亞就是這麼玩的。

葉爾羌汗國,和大楚帝國之前的關係就是屬於名義上的藩屬國關係,說是藩屬國關係呢,但實際上就是相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