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楚暹曼谷條約(第3/3頁)
章節報錯
設立總督府處理殖民地事務,這也是當代殖民國家的通行做法,其他什麼理由都是扯澹,只是因為距離太遠,沒辦法直接管轄而已。
《極靈混沌決》
而宣戰後,具體打仗的還是得軍方來,南洋巡撫衙門,本身是沒有指揮兵力的權力的。
巡撫只能決定打或不打,但是怎麼打就是軍方的事了。
如果軍方認為不合理,直接拒絕命令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家軍方也可以拖拖拉拉,然後稟告國內啊!
如此也就很考驗南洋巡撫的政治水平了。
設立南洋巡撫衙門,這是大楚帝國在海外擴張的一大步,而北年(北大年),也從以往暹羅控制下的通商港口,迅速成為了大楚帝國在馬來乃至整個南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商業基地。
尤其是軍事基地!
楚軍一口氣就派遣了好幾千兵力登陸北甲地區,這讓周邊的勢力看了都怕……尤其是和楚軍北甲府做鄰居的亞齊王國,臉都是綠的!
他們都已經可以想象的到,未來楚軍從北甲地區大舉南下,強勢進入馬六甲海峽地區的場景了。
狼來了!
而馬六甲海峽地區,恐怕是不會再保持平靜了。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楚帝國自從敲定了南洋擴張戰略後,雖然之前一直在南洋半島上折騰,但是看他們的行動路線就知道,這完全是由北往南,一路順著來的……
而由北往南的最終目標是那裡?
所有人都知道:馬六甲海峽!
荷蘭人知道,亞齊王國也知道,柔佛王國知道,就連自身難保只能困獸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都知道。
之前,荷蘭人一度嘗試過阻攔,不過都被大楚帝國給無視了,但是你讓荷蘭人真的和帝國開戰,他們也沒那個膽子和實力。
所以,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帝國一路由北往南,在短短一年內就奪取了大片的殖民地,並依託這些殖民地為跳板,把艦隊和地面兵力直接部署道了馬來半島上。
他們擔心,未來帝國將會在馬來半島發起大規模攻勢,強勢把馬來半島收入囊中,進而控制馬六甲海峽。
而這,其實也不是擔心,而是未來必然會到來的事實。
因為在結束了和暹羅王國的戰爭後,帝國軍方的行動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往南方增兵。
這個增兵自然不是朝著也曼谷地區增兵,而是朝著新佔領區北馬六甲地區增兵。
作為大楚帝國征戰東南亞的主力部隊,第十三師之前留守金蘭灣的部分兵力,已經開始逐步轉移到北甲地區上。
說是駐防彈壓當地土著,但是真是為了彈壓區區轄區內民間的土著,可用不著處於戰備狀態的第十三師,完全可以用便宜好用的乙等師。
整個大楚帝國裡,處於戰備狀態的甲等師,一共也就那麼二十個而已。
放眼整個東南亞區域,一共也就才個!
即第五師、第十三師、第十四師。
現在南方區域的三大戰備師之一的第十三師南移,幾乎全部都部署在馬來半島地區,外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帝國裡訊息靈通的人,基本都猜到了帝國下一步要馬來半島幹嘛了。
奪取整個馬來半島、全面控制馬六甲海峽!
繼而為帝國在南洋地區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和橋頭堡,到時候就是大楚帝國在整個南洋地區大擴張的時候。
市場,資源乃至貿易利潤這些都會逐步落入大楚帝國的手中。
不僅僅是南洋地區,全面控制馬六甲海峽後,還能為大楚帝國進入印度洋,在印度半島進行殖民擴張提供充足的安全以及後勤保障。
相對於南洋地區而言,印度半島更令帝國的商人們垂涎!
那裡有面積廣闊的地區,數量龐大的人口,豐富的資源。
如果能夠全面擴充套件並維持在印度半島地區的市場,光靠這一片地方的市場和資源,就能夠讓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大大加速。
但是還是那句話,市場以及工業原料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需要武力作為支撐的。
當印度半島上的王公們開始抵制大楚帝國的廉價機制布的時候,大楚帝國的高層就已經把目光瞄向了印度半島:既然當地不準帝國的工業品進入當地市場,那麼就用槍炮強行打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