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等戰列艦(第1/3頁)
章節報錯
造船業最近幾年的紅火,可不是隻有李氏家族看見了,看到的人其實多了去,並且投身其中的也不少。
大楚帝國裡沿海沿河的不少地方,都陸續出現了造船廠!
其中動作最大的自然還是大楚帝國工業部,工業部為了提升造船能力,給海軍供應更多,更好的戰艦,更是為了給航執行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各類運輸船,最近幾年可是拿出了不少資金投入造船業。
其中大力投資了松江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這兩大造船廠,此外還大手筆投資建設了青島造船廠。
這三大造船廠,在工業部的定位裡,都是需要承接大型戰艦,尤其是超過一千噸的戰列艦的建造任務以及大型武裝商船的建造任務。
所以這三家造船廠的投資規模都很大,並且從全國各地,乃至到南洋各地挖掘人才。
而工業部的中金投入也取得了相當良好的效果,青島造船廠還在建設當中,裝置以及大型船塢還有人員都還沒有準備妥當,因此目前只能是先行建造一些幾百噸規模的小型戰艦和商船練練手。
但是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卻是已經完善了大型戰艦的建造能力,松江海軍造船廠那邊,已經為海軍建成了四艘的金陵級三等戰列艦。
再加上廣州造船廠建造的兩艘金陵級三等戰列艦,這六艘戰列艦成為了大楚帝國海軍目前的絕對主力戰艦。
六艘一千五百噸的三等戰列艦,放在歐洲海域不算什麼,但是放在西太平洋海域裡,絕對是屬於霸主級別的。
要不然,大楚帝國海軍為什麼能夠掌控沿海以及東洋海域,同時還在南洋海域裡掌控了一定的制海權,保護自家的商船通航南洋各港口啊。
沒強悍的海軍,人家荷蘭人或葡萄牙人根本不可能容忍大楚帝國的商船到處熘達和他們搶生意!
不過隨著大楚帝國海軍的實力加強,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為了防備,也陸續從印度乃至歐洲抽調了若干戰列艦抵達南洋海域,以形成一種新的戰略平衡。
怎麼說呢,如果這兩個國家在南洋以及印度洋海域裡的實力太差,是不可能和大楚帝國進行所謂的平等貿易的……
如果大楚帝國能夠一口吞了整個東南亞乃至印度市場,為什麼要分荷蘭人葡萄牙人一杯羹?
至於歐洲貿易的利潤……請謹記,是歐洲市場需求華夏的絲綢,瓷器等貨物,一向來只有華夏禁海斷貨,沒有歐洲商人主動斷絕貿易航線的。
這個供需關係必須牢記!
再者,沒有了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還有英格蘭人和西班牙人,人家可是費盡心思都想要插足和大楚帝國的貿易。
西班牙不惜搞環球航線,英國人不惜冒著被‘海盜’襲擊的風險闖入南洋!
所以,如今南洋以及印度地區的海上貿易……歐洲各國其實都可以相互取代,但是大楚帝國是無法被取代的。
沒有了大楚帝國參與其中,這片地區的海上貿易也就失去了其最大的價值。
大楚帝國在這一系列的海上貿易裡,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如果海上實力也徹底壓倒了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後,他們還玩個毛線。
這也是荷蘭人和葡萄牙人調動了戰艦增援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緣故,就是防著自己被大楚帝國踢到一邊玩泥巴。
六艘金陵級三等戰列艦,這對東南亞海域已經造成了這樣的影響,更不要說松江海軍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還在持續為海軍建造戰列艦。
而且在建的戰艦更多……
如今這兩艘造船廠裡,還有總計十二艘戰列艦正在建造當中,其中十艘是金陵級三等戰列艦的改進型號,大楚帝國海軍對金陵級戰列艦非常滿意,準備建造更多這種優秀戰艦,當然,必要的改進也是必須的。
改進型後的金陵級戰列艦,噸位有所增加,達到了一千七百噸,增加的噸位主要用於增加物資儲備,以加強遠洋航行能力。
同時也用於換裝更新式的主力艦炮。
主力艦炮雖然還是和一樣同樣的口徑,但是身管更長,效能更好,同樣的重量也相應更加沉重一些。
還有兩艘則是新一代,比金陵級戰列艦更大的一等戰列艦廣州級戰列艦,這款火炮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兩千六百噸,能夠搭載大小一共一百零二門長身管艦炮。
火力也好,噸位也好,再加上典型的三層火炮甲板,都使得了這艘戰艦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等戰列艦,其戰鬥力比金陵級戰列艦強了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