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堡,這是一個在遼東地區裡眾多堡壘城鎮裡第一個,類似這樣的小城堡壘在遼東地區裡數以百計。

不過鞍山堡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這個地方有鐵礦。

早在明王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對此地的鐵礦進行開採並進行冶煉了,後來東擄人佔據了此地,也是組織人手在這裡開採鐵礦石並進行冶煉,所得鐵料用於打造武器盔甲乃至鑄造火炮。

明王朝時期也好,東擄人控制時期也好,他們對鞍山乃至遼東其地區的鐵礦的開發以及利用,依舊停留在手工作坊時代,談不上什麼規模,但是依舊給大楚帝國留下了一定基礎。

比如不用勘測就讓大楚帝國的人知道了那裡有豐富的鐵礦資源,也留下了少量沒來得及帶走的礦工。

東擄人的撤退是非常倉促並且規模極大,註定了就不能帶走所有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遼東還留下近百萬人口了。

他們只來得及帶走東擄人本族人以及一些早早就投誠並依附東擄人的漢奸以及其家卷,再有就是一些比較難得的技術性人員,尤其是各類工匠。

至於普通人,他們來不及帶,也帶不了這麼多人……

工業部派過來的代表團們抵達了鞍山堡後,就直奔了東擄人以往開採的幾個鐵礦區,抵達礦區後一批勘測人員直接進入了礦山進行勘測。

雖然這年頭其實也沒啥勘測技術,純粹是靠著經驗以及實際開採進行預判,但是吧……放眼望去那麼大的礦區,鐵礦石的儲量怎麼都不會少的。

工業部的勘測人員進行了幾天的詳細勘測後,拿出了初步的報告,鞍山的鐵礦儲量非常大,露天的鐵礦也不少,這些鐵礦石足以支撐一家大型的鋼鐵廠。

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這裡的鐵礦石含鐵量都不算高,算不上什麼富礦。

不過關係也不大,反正大楚帝國里正在開發的諸多鐵礦裡,大多都是這些含鐵量不咋地的鐵礦石,算得上是富礦的,也就是有瓊州島那邊的鐵礦了。

初步勘察了鞍山的鐵礦後,工業部的代表團又馬不停蹄的前往周邊地區進行勘測,並在周邊地區也找到了不少適合開發的中小鐵礦。

除了鐵礦外,還找到了不少的中小煤礦。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工業部的代表團,根據從當地所得到的情況,在遼陽東部的太子河沿岸地區的威寧營(後世本溪)一帶發現了大型的鐵礦和煤礦。

那片地方的鐵礦和煤礦距離比較近,同時還有一條太子河存在,這意味著可以直接在當地建立大型採用水動力吹連法的鋼鐵廠,生產出來的鋼鐵還能直接透過太子河遼河水系進行外運。

這地方,天生就適合建立大型鋼鐵廠的!

威寧營一帶的煤鐵礦的勘測結果再加上之前鞍山以及其他地區的勘測結果,讓工業部代表團大為振奮,他們基本可以判定,看似苦寒的遼東之地,就是一片天然發展鋼鐵產業為核心的重工業區域。

其礦產資源之豐富,幾乎可以支撐起來整個帝國的鋼鐵所需。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該怎麼開發?

對此,工業部代表團的部分人員,主要是鋼鐵司以及機械司等重工業部門的代表人員,和遼東巡撫衙門的人員進行了多次的會議,就遼東地區的礦產開發事宜進行了商談。

對此,遼東巡撫衙門表示了極大的歡迎,遼東巡撫季德華直接對工業部代表團表態,如果工業部方面在遼東投資開發礦產,建設各類礦區、鋼鐵廠,機械廠等眾多工廠的話,地方會給予全面的配合。

除了常規的配合外,遼東巡撫衙門還承諾,如果投資的,遼東地方會免除所有重工投資企業兩年地方稅收,兩年後再給予三年半稅優惠期。

當然了,只侷限於省級以及以下財政稅收,至於該上繳給國庫的稅收,這個他們沒許可權,免不了。

但是他們也承諾,將會盡可能的申請籌建國家級工業區,以獲得國家級工業區的免稅額度。

就和松江工業區一樣!

大楚帝國裡各種亂七八糟的工業區如今多了去,不過絕大部分都是地方自己搞出來的所謂工業區,這些地方自行設立的各種所謂工業區所能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也只侷限於他們地方的許可權。

比如某個縣建立的工業區,又沒能透過上級的稽核的話,那麼該工業區所能給出的各種優惠,只能是當地縣的範圍內,免稅也只能是免除縣級財政所分配的那一部分,府級財政、省級財政以及國庫收的稅,該多少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