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才是空出來了一個協辦大臣的位置,孟東陽的上位才有了空間。

要不然,沒位置給他,孟東陽也上不來位。

京畿方面,一個協辦大臣的變動雖然有些影響,但是也不算大,畢竟協辦大臣有十八個人,基本上間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兩人的變動,同時協辦大臣的權勢也比較有限,因此影響有限。

遠遠沒有參務大臣的變動影響大!

這幾年其實參務大臣是沒有什麼變動的,自從農林部尚書張旭入值御書房,成為御書房大臣後,參務大臣的人員就沒變過。

但是不可能一直都沒有變化的!

羅志學也好,其他臣子也好都不可能讓這九名參務大臣一直待在上頭把控權力。

羅志學要避免參務大臣長期手握大權,逐漸演變為權臣。

而其他臣子們,尤其是那些眼巴巴等著上位的協辦大臣們,可都等著這些參務大臣滾蛋,然後直接上位呢。

其他的普通尚書,權重侍郎們也是等著上頭的協辦大臣上位或者滾蛋,騰出位置來讓自己上位。

因此,保持參務大臣的人員流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幾年帝國草創期間,為了保持穩定,避免政策動盪羅志學一直都沒有換過人員。

這一批參務大臣,從帝國建立開始他們就已經是參務大臣了,甚至在羅志學稱帝建國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實際上的中樞大臣了。

前後算下來,他們之中大部分已經是掌權七八年了,是時候該逐步替換了。

當羅志學有了這樣的想法後,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承順七年十一月四日,督察院遞交密摺彈劾參務大臣,稅務部尚書陳星凱,彈劾其貪腐問題。

羅志學甚至都不用額外派人去調查,都能從翰林院內務科遞交的絕密內務情報上知道,這事應該是稅務部左侍郎唐豐澤搞出來的。

其動機也很明顯,無非就是看到禮教部左侍郎孟東陽已經成為了協辦大臣,並且未來上臺有望後,他也是忍耐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作為稅務部左侍郎,協辦大臣,其人權勢自然不小,但是因為稅務部尚書,同時也是參務大臣的陳星凱只負責稅務財物等金融問題,尤其是重點負責稅務問題,因此稅務部的大部分許可權都是陳星凱親自負責的。

因此這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不小。

不過臣子們的爭鬥很正常,幾乎每時每刻裡,大楚帝國的這些大臣們都在勾心鬥角的玩鬥爭……

要是往常時候,羅志學都懶得搭理這種事。

但是恰好,羅志學準備對參務大臣進行一番調整,一時半會的也找不動什麼太好的藉口,這事剛好就撞在了槍口上。

於是乎,羅志學也就順水推舟了!

天子不久後,召喚陳星凱把彈劾密摺直接轉交給了陳星凱,也沒說什麼,只是讓他要注意一些。

陳星凱看到這封彈劾密摺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天子想要做什麼了。

他作為參務大臣,而且還是稅務部尚書,彈劾他的人多了去,但是以往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並且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留中不發。

而現在,天子卻是把彈劾他的密摺都拿出來了給陳星凱看……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該讓位了!

如果陳星凱不識趣,非要爭一爭,那就是站在了天子的對立面,那就不是什麼密摺彈劾,而是正式調查了,並且到時候調查的罪名也不僅僅是貪腐了。

搞不好,要身敗名裂!

於是乎,十一月中旬,朝堂傳出訊息,陳星凱重病,併入住了金陵郊外的別院療養。

天子聽聞後,派遣御醫前往看病,回報稱陳星凱積勞成疾,已難以行走云云……

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子親自前往陳府別院看望一起打拼多年的老部下,期間陳星凱在病床前,回憶了一番伏牛山往事……然後又說自己已經隨駕左右了,懇請致仕。

並且還向羅志學舉薦了若干可以接替他的人選。

承順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羅志學正式批准陳星凱的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