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方現在是地廣人稀,大量土地因為人口缺乏而被迫拋荒。

只不過北方很多地方之所以變成地廣人稀,除了人禍這一因素外,天災也是一重要因素。

比如河南、安廬、江北三省,因為黃河、淮河彙集,可謂是一年一小澇,三年一大澇,一些險要河段幾乎年年決堤!

別說什麼五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這些極端天氣了,就算是正常下雨也會發生洪澇。

而這些受到洪澇影響的地方,其農業生產非常的困難。

此外,受到洪澇影響的可不僅僅是淮河、黃河流域……之所以說他們,只是因為它們比較具有代表性而已,實際上在很多地方,甭管南方北方,洪澇都是非常常見的事。

這是因為這年頭的灌既防洪設施基本為零……拋開黃河淮河這些不說,一些小地方里的小河流,當迎來一場暴雨後,也極有可能淹沒沿岸的村莊和耕地!

而一旦乾旱,那麼就得等死!

而這些零零碎碎的洪澇或乾旱,雖然只是區域性發生,往往影響也不大,但是架不住全國各地都有,而且數量極多啊!

這總量一上來,這些看似零碎的各地天災,給整個帝國所造成的傷害,比黃河氾濫大多了!

這也是大楚帝國把基礎灌既防洪設施的建設,作為農業發展計劃的重點內容。

大楚帝國將會透過中央、各省府州縣各級財政撥款,用於各地的灌既防洪設施的建設。

而進入計劃的第二年,資金已經開始下撥,眾多地區已經掀起了各種防洪灌既設施的建設。

而值得注意的是,帝國大規模在各地修築各類防洪灌既設施,還帶來了一個之前預料之內的結果。

那就是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這些工作機會,能夠讓過去幾年的他天災人禍裡失去了家園,苦苦掙扎求活的流民青壯們活下去。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其他諸多部門們,對五年農業計劃裡花錢眾多,搞各種耗資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緣故。

因為大規模修建防洪灌既設施,這本來就是大楚帝國官方以工代賑,用以恢復統一後的民生穩定,避免出現大規模流民的手段之一。

順帶眾多地方的一些貧困家庭青壯,也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在農閒的時候賺取微博的工錢,雖然這個錢很少,但是在農閒時候,閒著也是閒著,而且閒著也得耗費家裡的糧食不是……

還不如去工地上賣一賣力氣,賺點口糧錢。

大楚帝國官方修建這些基礎設施,那是一石三鳥,既是為了發展農業,也是為了以工代賑,順帶還能促進建築相關行業,比如採石,木工等行業的發展呢。

一場御前會議裡,臣子們經過討論,羅志學首肯之後,初步敲定了後續的一批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

其中就有規模宏大的淮河黃河防洪灌既建設任務,計劃將會在未來幾年內,對淮河流域以及黃河中下游流域,主要是河南、安廬、江北三省的地區的一些危險河段進行防洪堤修建、加固,並把一些容易堵塞的河道進行改道拉直,制定洩洪區等等。

初步目標是要徹底扭轉黃河淮河流域,年年都發生洪澇的情況。

羅志學沒指望著透過幾年的建設,就一勞永逸的解決淮河、黃河流域的泛濫問題,甚至都沒指望過能夠扛過一些大洪水,短時間內這是不現實的,一口飯吃不成胖子……

他要求很低,對於民眾們而言甚至說得上是低微,那就是別年年都洪澇啊……

不能每年一到雨季就洪澇,就算要洪澇,也要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再洪澇啊!

按照計劃,上述三省的淮河以及黃河河段,將會計劃小型工程六十六項,中型工程十三項,大型工程一項。

而大型工程就是洪澤湖防洪工程,包括繼續修建洪澤湖大堤,設立洩洪區,擴大洪澤湖的汛期蓄水量。

因為黃河早年改道奪淮入海的緣故,也就導致了每年雨季的時候,洪澤湖的水量就會暴漲,進而威脅到周邊地區。

為了確保運河通暢,為了保護周邊地區的民生安全,這才有了歷朝歷代,尤其是以明朝為甚大規模修建洪澤湖大堤。

大楚帝國因為定都南方,同時海軍強悍並大規模採用海運,對運河的依賴倒是沒這麼大,但是依賴不大不代表就可以放棄幽杭大運河。

同時江北地區的民生也需要保障,因此這防洪大堤還需要繼續修。

整個洪澤湖防洪工程,準確的說是第一期工程,預計將會投入白銀八百多萬兩銀子,由多級財政平行分擔,預計四年內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