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輕型火炮不斷開火的隆隆聲中,東擄人的左翼率先發動進攻,大量端著長矛,身披盔甲的長矛手,掩護著兩側的火繩槍手,弓箭手上前。

而他們對面的第九十步兵團第一營計程車兵們,則是以三列橫隊在軍樂手的鼓聲中穩步上前,等到了一處矮坡,佔據了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後,第一營的營長就下令止步整隊了。

五個步兵哨,五個哨一字排開,每個哨的正面寬度大約是十八九米,每個哨距離很近,由此形成了一個大約百米的正面寬度。

《吞噬星空之簽到成神》

而在他們的後方,則是充當預備隊的擲彈兵連,這些擲彈兵們現在是充當最精銳的線列步兵士兵的。

楚軍裡的擲彈兵連,其實除了特定的攻堅戰等特殊戰鬥外,正式野戰裡都不怎麼玩手榴彈。

那玩意很不靠譜容易誤傷自己人不說,而且擲彈兵要投彈只能上前二三十米範圍內,這個時候,敵人如果是火繩槍或弓箭手之類的遠端部隊,一個齊射過來就得死光……如果對方是長矛手,一個衝鋒過來也得死光……

所以,楚軍的擲彈兵,基本只會在攻堅作戰,尤其是突擊作戰,為了對付壕溝,胸牆後的敵人才會使用手榴彈,其他時候基本不用。

第一營列陣完畢,就等著東擄人過來了……

而逐步上前的東擄人,領頭的一個將領看著前面單薄無比的楚軍陣列,總感覺有什麼不對勁!

因為這種陣型實在太單薄了,隨便衝一衝估計也就崩潰了。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對面的楚蠻子腦子犯傻了?還是說指揮能力不行?

不可能!

楚軍也是一路南征北戰奪取了天下的,說起能征善戰,比他們東擄人更牛逼……

楚軍從起兵到統一關內中原,前後不過幾年時間而已,他們東擄人起兵造反都幾十年了,現在還只能窩在關外呢……

所以,你要是把楚軍的將領當傻子,那隻能說明你自己是傻子!

眼前的這個東擄將領不是傻子,所以他皺起了眉頭,他有預感,對面的東擄人的這種看似單薄的陣型肯定不簡單。

只是他不知道為什麼!

楚軍的這種陣型看上去,處處都透著古怪讓人看不懂。

雖然楚軍和東擄人在薊遼甚至宣大交手多次了,但是還真沒正兒八經打過野外的會戰,基本上都是騎兵交戰或攻防作戰為主。

尤其是山海關戰役後,遼西方向的戰鬥基本都是小規模突襲作戰,今天你派兵偷襲我的小堡壘,明天我派兵偷襲你的小堡壘,突襲作戰則是以精銳步兵為主,而一些攔截作戰則是以騎兵為主。

普通線列步兵其實很少上去玩這種小規模突襲作戰。

遼西方向如此,薊鎮以及密雲和宣大等地方就更不用說了,東擄人以及他們控制的蒙古人主動南下的時候,楚軍打的是防守作戰。

當楚軍主動跑出去襲擊,或反擊的時候,也只出動騎兵部隊。

如此,楚軍和東擄人交戰接近一年了,其實雙方還沒正兒八經的在野外大規模大規模的步兵會戰呢。

如此情況下,東擄人的很多將領都還見識過楚軍的線列戰術,自然也就不瞭解其真實威力。

但是很快,這些東擄人就見識到了線列戰術的威力!

東擄人很快抵近了一百五十米左右的範圍,進入這個範圍後,他們的火繩槍手已經是零星開火了。

但是第一營的線列紋絲不動,這個距離的滑膛槍命中率極其有限,更別說對面的火繩槍手雖然有兩百多人,但是分成六排後,定在最前方開火的人其實也就三十多人而已。

百米距離上的這種零星的火力,第一營營長白浩明連眉頭都不眨一下!

他在等!

等著敵軍繼續靠近!

當敵軍進入一百二十米左右的時候,騎在馬上的白浩明少校果斷的拔出了指揮刀:“第一排準備!”

當東擄人進入百米後,白浩明少校手中的指揮刀朝前斜指:“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