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這種事的他們,在外界裡其實沒啥人知道,不像是陸軍軍情司那邊一樣,搞的全天下人,甚至連遠在西邊,和大楚帝國控制區暫時還不接壤的準格爾都知道大楚帝國有一個軍情司,專門刺探各種軍事情報,刺殺重要將領,放火劫掠搞破壞,壞的流膿!

——

漠南蒙古不少部落,和大楚帝國之間的貿易,就是在外界里名聲不顯的商貿易調查司的主導下,偷偷摸摸進行的。

這種暗中進行的貿易,還為楚軍解決了不少戰馬缺額呢。

如此也就導致了現在楚軍裡存在著一種很特殊的情況,那就是部分新採購的戰馬,是從蒙古人甚至是東擄人手中採購的!

這一點,和明軍高度相似!

明王朝中後期,明軍的不少戰馬也是直接從蒙古草原採購,那個時候明軍的敵人可就是漠南蒙古。

後來漠南蒙古被東擄人控制了,這種戰馬交易其實也沒斷,東擄人甚至自己都插了一腳,充當背後的金主,透過中間人嚮明軍出售戰馬。

別覺得雙方在打仗的時候,還在進行戰馬交易很不可思議,現實就是如此。

明軍也好,楚軍也罷,因為自身缺乏優良戰馬,他們都迫切的需要草原上的戰馬。

明軍是以為中後期馬政崩壞,而楚軍是還沒來得及擴大規模自身的馬政,都缺馬!

相對的,草原蒙古人也好,東擄人也好,他們也迫切的需求中原的糧食、布匹、茶葉、各種鐵器。

尤其是茶葉這麼一個東西,這東西對於最近幾百年來的蒙古遊牧民族而言可是戰略物資,一方面是用來補充維生素,另外一方面只是做法事的宗教需求。

雙方都存在著迫切的貿易補貼。

如此情況下,楚軍最近兩年也從漠南蒙古裡獲得了一些戰馬,數量還不少。

承順五年裡,大楚帝國就從漠南蒙古,主要是宣大一帶獲得了超過五千匹戰馬。

而且這些戰馬,有相當多一部分還是背後的東擄人所主導的,東擄人肯定不會親自插手,但是會透過中間人進行。

然而這些從漠南蒙古獲得的戰馬,質量不咋地而已,可沒辦法滿足陸軍方面對重騎兵的需求。

陸軍這邊想要搞重騎兵,恐怕還得想辦法加大從西域的戰馬進口數量,而這其實也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最好還是獲得優良馬種後,自行培育繁殖優良戰馬。

大馬營軍馬場,如今乾的就是這事,他們利用從西域,透過各種官方或私底下,甚至是走私渠道所獲得的眾多種馬,包括大批阿拉伯馬,哈薩克馬乃至一批精挑細選出來的蒙古馬等。

如今大批各種型別的優良種馬彙集在大馬營軍馬場,後續將會對這些優良種馬進行持續的培育。

一方面是直接培育更多的阿拉伯馬、中亞馬這些已經比較優秀的馬匹。

此外還利用這些優秀種馬,再進行雜交培育,試圖培育出來更加優秀的戰馬。

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所以大楚帝國陸軍一時半會估計搞不了重騎兵,只能是繼續把輕騎兵的路子發揚光大。

而輕騎兵裡所用的戰馬,內部解決一部分,從葉爾羌汗國裡解決一部分,後續可能從和碩特部裡也解決一部分,同時還從漠南蒙古裡的走私交易解決一部分。

其中漠南蒙古的這種畸形,只靠著雙方默契而維持的走私貿易行為,你也不能說人家東擄人資敵,或者說大楚帝國資敵,純粹是雙方都有著各自的剛需!

人家東擄人手裡控制的馬匹多了去,多到都用不完……

而漠南蒙古諸部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不缺馬!

但是他們卻是極度緊缺中原地區的鐵器以及茶葉、布匹等大量物資,。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需要大量的戰馬,也需要普通馬匹和牛羊甚至羊毛這些東西。

雙方天然存在著互補的貿易關係。

————

帝國積極派遣使者聯絡葉爾羌汗國,聯絡漠西蒙古四部,漠北蒙古三部,這些努力除了擴大自身的戰馬以及其他牲口、羊毛,皮革等物資的來源,擴充己方工業產品的傾銷市場外,還是為了進一步切斷東擄人的外援,甚至爭取把他們拉上對抗東擄人的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