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為核心的乃是步兵操典,涵蓋了新式遂發步槍手的訓練以及作戰,包括基本的一些戰術應用等等。

透過暫編第五混成營的努力,如今大楚帝國這邊也算是初步摸索出來了一整套全新的戰術體系。

而這一套東西,最先應用的就是在第二近衛師。

第二近衛師,乃是完全按照新式部隊的需求建立起來的,連編制都和原來的主力師不一樣,至於那些守備師就更不用說了。

第二近衛師,主要設下部隊為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輜重團,一工兵營以及其他憲兵,軍樂,軍醫等各類輔助部隊。

相對比以往的主力部隊,取消了旅級編制,這主要是因為如果再加個旅級編制,那麼就會變成四團編制,這樣一個採取新式編制的步兵師的兵力就太多了,將會達到兩萬人以上。

取消步兵旅編制後,步兵團將會取代以往的旅,成為基本戰役單位,戰時搭配火炮,騎兵,輜重,組成混成團模式單獨作戰。

因此一個步兵團,將會轄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四門制兩斤半野戰炮、一個四門制十八斤臼炮。)

每個步兵營裡,編有六個哨,其中五個線列步兵哨,轄一百二十個線列步兵,還有一個則是擲彈兵哨,兵力也是一百二十人。

這也是擲彈兵作為一個新兵種,第一次正式的出現在楚軍編制當中,以前楚軍的擲彈兵,都是平日編入各營裡的刀盾隊,戰時編入突擊隊的。

再加上營部裡的其他人,那麼整個步兵營的兵力將會達到九百人左右。

營級兵力的大幅度增加,也是導致新式部隊的步兵團人數大幅度增加,又導致旅級編制被取消的緣故。

因為這樣的一個新式步兵團,將會擁有三千多人的兵力,如果師部再支援一部分五斤野戰炮,騎兵的話,那麼分分鐘就能變成一個規模四千多人的混成團。

光看人數,其實也不比以往的混成旅少太多人了。

如果這樣的兩個步兵團編為一個旅,那麼一個旅就會達到七千多人,再搭配相應的炮兵和騎兵,組成混成旅模式,那麼就會達到龐大的八九千人。

如此情況下,自然是不太適合的,所以楚軍制定新編制的時候,乾脆撤銷了旅級編制,採用師直轄三個大編制步兵團的編制。

三個大編制的步兵團,再加上一個六百騎規模的師屬騎兵團;滿員人數兩千人規模的輜重團;轄十二門九斤野戰炮,二十四門五斤野戰炮的,十二門四十八斤臼炮,總人數達到將近兩千人的師屬炮兵團。

然後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師部直屬兵力,那麼整個第二近衛師的兵力,在滿員戰備狀態下,將會達到一萬五千人左右。

對比以往的主力師一萬四千多人,雖然依舊有所增加,但是也能接受。

其實羅志學之前也多次琢磨著縮減新編制的步兵團兵力,想要繼續搞師旅團編制。

但是和陸軍方面負責新部隊組建的部分將領們商討過後也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因為新式編制的核心,其實不是團,也不是旅,更不是師。

而是步兵營。

新式戰術的核心,就以打造一個能完美髮揮燧發槍效能的步兵營,多個步兵哨相互配合組建線列,彙集密集火力打擊敵軍。

至於你把這樣一個九百人規模的部隊,稱之為步兵營還是步兵團,那其實都不重要,無非就是一個稱呼和軍銜搭配的問題而已。

同樣的,一個步兵團轄三個還是兩個營,其實也沒太大區別,你轄兩個營,那戰鬥力就差一點,三個營,那麼戰鬥力就強一些,本質影響不會太大。

因為新式部隊的基本戰術單位,是營。

只要有一個營,有著相應的炮兵和騎兵進行配合,那麼就能單獨作戰。

最終,就搞出來了這種一萬六千人規模的新編制師。

不過新編制裡,旅級編制卻是沒有消失,因為新戰術體系下,不僅僅有步兵師呢,還有獨立騎兵和炮兵部隊,獨立炮兵部隊裡,直接就有了炮兵旅、騎兵旅這種編制,同樣也保留了混成旅這種編制。

在東進戰役之前,羅志學就已經敲定了第二近衛師的編練,最近半年來第二近衛師陸續編入了將近萬人的新兵進行訓練。

當然了,他們的訓練自然不可能有什麼遂發步槍,而是拿著模型槍進行模擬訓練。

畢竟遂發步槍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投入量產呢,哪怕小規模嘗試生產都沒有,人家暫編第五混成營使用的遂發步槍,可是軍方花費了昂貴的代價,讓工業部那邊調集大量資深工匠們,純手工打造的。

昂貴不說,而且因為只是早期的試驗型號,所以很多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