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北線已經徹底完蛋了,他們這些炮隊的兩三百人無論如何也擋不住這麼多近衛軍步兵的衝擊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南線和西線的明軍眼見局勢已經徹底敗壞,大部分人選擇了投降,還有一部分潰逃。

但是諸多潰逃的明軍也無路可逃!

楊嗣杏選擇死守的一片山頭,南邊、北邊以及西線都被楚軍包圍,也是楚軍的進攻方向。

而東邊雖然有幾公里左右的開闊地帶,但繼續往東走就是洞庭湖了!

這些潰逃的明軍看似從東邊掏出了戰場,但實際上沒多久他們就遇上了王瞎子率領的第一騎兵旅,進而又有部分明軍被逼降或死傷。

最後只剩下了區區兩三百人一路逃到了洞庭湖邊!

而這兩三百人最後也沒能逃掉,在第一騎兵旅的威脅下,最終選擇了投降。

至此,整個新標軍左軍全軍覆沒!

左軍統帥,湖廣按察僉事楊嗣杏在山頂混戰的時候,戰死沙場,其麾下眾多中高階將領,死傷小半,剩下大半隨軍投降。

等到午後時分的時候,戰後報告也送到了羅志學手中。

看到戰報後,羅志學卻是微微皺眉!

此戰雖然獲勝了,而且還是全殲敵軍,但是楚軍的傷亡也不算小。

前後一共有兩百多將士戰死,另外還有四百將士受傷,總死傷大約為六百人。

楚軍以六百多人死傷的代價,擊斃明軍新標軍左軍約千人,傷約一千四百多人,傷亡約兩千四百人左右,俘虜四千人(包含傷員)。

光看傷亡的話,比例在一比四左右,這個傷亡比例在楚軍的歷次戰役裡是最高的!

以往的時候,楚軍打明軍基本上都能打出來一比十,甚至更誇張的傷亡比例。

一比四,這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呢。

但是考慮到對方是新標軍,裝備以及戰術基本上和楚軍一致。

同時這一場戰鬥也不是什麼傳統意義上的會戰,而是一場進攻戰。

畢竟明軍是有著地形優勢的,他們的火炮和火槍也是能夠給楚軍將士們帶來死傷的。

也就是楚軍擁有絕對的兵力以及火炮優勢,不然的話打起來還會更難,傷亡更大。

不過在羅志學看來,這依舊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楚軍以前打沒槍沒炮,連盔甲都沒多少的營哨衛所兵習慣了,很多軍官們的作戰思維被侷限住了。

這面臨同樣裝備槍炮,並且戰術和自家差不多的新標軍時,打起來還是不太順手。

羅志學覺得後續有必要繼續改進戰術,並加強訓練。

因為新標軍左軍,可不是明軍裡的僅有的一支新標軍,長沙那邊還有一個新標軍右軍呢。

此外大楚帝國也是得知了,不少明廷的封疆大臣們也是在效仿楊嗣昌搞新標軍,只不過聲勢沒那麼大而已。

也就是說,以後楚軍肯定是會持續遇上這些採用新槍炮,新戰術的明軍新標軍的。

早做準備,以後打起來也更容易。

一戰終了,新標軍左軍五千多人裡,除了戰死的千人外,剩下的基本都當了俘虜,真正逃走的人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