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三桂剿賊(第3/3頁)
章節報錯
結果呢,十天後他就發現又有一批運糧隊抵達!
這說明,賊軍糧食消耗量,是明軍探子預估的保賊糧食消耗量的三倍以上。
也是官兵的三倍以上。
“吃這麼多?”吳三桂連續翻看了諸多賊軍糧草消耗的情報後,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以前就聽聞保賊軍裡一天三餐,頓頓管飽,本來以為只是誇張之言,乃是保賊用來蠱惑外人的謊言罷了!”
“但是現在看來,這竟然還是真的!”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說實話,吳三桂無法理解保鄉軍為什麼要這麼做。
糧食多寶貴啊的,這一份糧食能養活三萬大軍,為什麼只拿去養一萬?
正常操作難道不應該是,拉起五萬人來,其中四萬只給基本口糧,八千給正常口糧,兩千給超額口糧嗎?
這樣有五萬大軍,架子也能拉出來了,同時又能維持基本戰鬥力,同時還能武裝出來兩千人的精銳。
其戰術作用可比一萬人強多了
儘管吳三桂無法理解保鄉軍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卻是很清楚的,一群糧食供應是正常官兵糧食供應三倍以上的保賊軍,肯定一個個都是身強體壯的精壯漢子。
同時糧草充足,不拖欠糧食,不拖欠餉銀的話,軍心士氣也會非常充足。
這樣的一群士氣高昂的青壯士卒,再加上他們的槍炮就很要命了。
這一次南下,如果貿然進攻怕是不好打!
回頭還得再詳細琢磨琢磨,有功勞有戰利品什麼的就撈一筆,如果不行那麼還是要早早做打算。
總之是不能把這三千關寧軍給折損在中原。
這三千關寧軍可是他們父子安身立命的一部分,這要是輕易折損了可就虧大了。
吳三桂有所顧忌,同時對保鄉軍有了忌憚,因此南下的速度也非常緩慢,行軍時必定要派遣騎兵在周邊偵查,同時持續不斷的打聽魯陽關一帶的情況。
還沒走到魯陽關呢,他就已經下定決心不去攻打魯陽關了。
雖然總督陳必然讓他前往魯山縣,聯通當地的萬餘官兵攻克魯陽關,但是當他詳細瞭解了保賊,尤其是魯陽關保賊的情況後,就得出了一個結論:直接去強攻魯陽關,他這三千關寧軍全部填進去估計都打不下來……
所以這還打個屁!
至於陳必謙的命令,有好處的時候可以聽一聽,沒好處的時候就當陳必謙不存在。
饒是陳必謙是總督,但是吳三桂也有足夠的膽量無視他。
他們吳家父子坐鎮關寧,控衛山海關一線等地,麾下關寧軍實力強悍。
如今這情況是朝廷需要他們吳家父子,而不是他們吳家父子需要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