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對將士們還是很靠譜的,所有將士都分批次派了出去,哪怕是隨軍的馬伕都能跟著出去偵查,人人都不會落空。

同時又傳話下去,所有士紳大戶們主動捐獻的錢糧細軟,金銀細軟將士們可留下半數,另外半數上繳公中作為軍費使用。

糧食以及布匹等其他大眾物資,除去將士們隨身攜帶的口糧外,其餘上繳公中作為軍需所用,對上繳數量多的將士們記下功勞。

半個月下來,他麾下的關寧軍將士們一個個都是恢復的身強體壯,每個人隨身都帶上了不少的口糧以及金銀。

而軍中的輜重也是多了一大堆的糧草以及其他軍需,同時還徵用了附近三千多民夫以運輸這些糧食輜重。

期間汝州城內的官員們,多次派人邀請吳三桂拔營離開,還讓吳三桂約束將士云云。

吳三桂都是找各種藉口給敷衍過去了。

一直到二月十四日,隨著麾下將士們吃飽喝足,同時又蒐集了大量的錢糧。

並且吳三桂也收到了來自於總督東線軍務兼河南巡撫的陳必謙的信,讓他迅速南下魯陽關一線,為開春後的大反攻做準備。

如此,吳三桂這才慢悠悠的率領三千大軍以及三千多強行徵召的民夫,帶著大批糧食輜重南下。

不過吳三桂南下的時候就顯得非常小心了。

吳三桂可不是什麼愚笨之人,他在汝州城外待著的時候也不是天天吃吃喝喝,實際上過去半個月裡他一直都是在蒐集偽楚保賊的各種情報。

儘管一些隱秘訊息無法打聽到,但是一些公開或者半公開的訊息還是被他蒐集了不少。

他知道南邊保賊在南陽府一帶,駐防有一支‘北路軍’,該軍由賊頭目,偽中將黃丁權率領。

據傳該賊乃偽楚帝羅賊的左臂右膀,麾下有大軍三萬餘,其中可以明確肯定的是真灰賊約萬五人,假灰賊萬五人。

畢竟黃丁權去年夏天的時候就帶兵駐防在南陽府一帶,對此和左良玉為首的明軍打過好幾次。

這麼就時間裡,人家明軍又不是什麼都不做,多少會蒐集一些情報。

一次明軍對黃丁權麾下的保鄉軍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

而吳三桂在收集了諸多保賊的情報後,就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結論。

這些保賊不簡單!

槍炮多,這已經是被人說爛的事了,哪怕是普通市井小民都知道保賊以槍炮犀利而聞名。

然而吳三桂倒是覺得,槍炮多這一點其實也不算什麼,他們遼東一線的邊軍擁有的火器也不少,幾千斤的紅夷大炮也是一堆,其他各種火器同樣也多。

但是這麼多的火器對上東擄,還不是打起來特別吃力,在野戰中更是連對戰的勇氣都沒有。

光憑槍炮,是打不出來保賊軍的這種犀利攻勢的。

所以吳三桂把目光投向了保鄉軍的其他情況,比如詳細的戰術戰法,再看保鄉軍的軍心士氣。

然後看了諸多之後,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保賊軍的糧草消耗遠遠高於正常水準。

前線明軍探子刺探情報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保賊運輸了一批糧食前往某個保賊駐防的堡壘。

按照明軍探子的預估,這一批糧食,足以讓這個堡壘內的五百多賊軍吃上一個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