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阿梅》(第2/2頁)
章節報錯
娛樂圈很大,但又很小,很多事情兜兜轉轉的,就撞了頭。
鄭乾無奈,柯安跟他是同學,他今年剛組建工作室,之前為了股份的事情跟東方影視僵了一陣子,後來協調好了,手上正握了一筆錢。
柯安找到頭上,那不能不捧場,就砸了一些下去,資金佔小頭,真正的大頭是柯安自己。
技術宅有時候是真狠,這傢伙賭上了全部身家,若不是柯安老婆死活把個房本攔下,房子都要抵押出去,這可是柯安之前就計算好的。也正是因為房子沒抵押成,柯安最後才找到鄭乾這裡。
柯安拍紀錄片那是不用講,那個有專門的資金。
但拍電影他是第一次,而且從劇本來看,電影又極具紀錄片風格,這讓人就把握不住了。
好幾個投資人想投,最後都放棄了。
鄭乾投倒不完全看在同學的份上,而是覺得這片子的有搞頭,整個片子的敘事方式有點象《南城舊事》,這個型別其實是有一定市場的。而且片子裡還摻入了崑曲和鋦瓷手藝。老外那邊對這種傳統的東西也很著迷,到時還可以闖闖海外市場。
當然,拍攝手法又有不同。
《阿梅》整個片子,取自一個固定的場景,就是一條小巷,巷口是一個粥鋪,巷的盡頭是一間舊屋,巷口粥鋪的老闆是一個二十七八的男青年,叫三子。巷尾舊屋住房的是一個撿荒老太和一個十六歲少女阿梅。
顧長安要飾演的角色就是開粥鋪的男青年三子,鋪子裡也賣包子的,這點倒跟顧長安契合了。
故事是以阿梅的眼睛去看,嘴巴去說,但所有故事的背景全在粥鋪。故事是散碎的,但又以阿梅的視角給重塑起來。
從整個故事來看,阿梅是主角。
但顧長安飾演的三子這個角色,怎麼說呢,有點意思,但也挺麻煩。
三子是阿梅重點的觀察物件,但同時因為故事全發生在粥鋪裡,在這個窄小空間以及長長的巷弄裡,三子這個角色本身又是一個大背景。
也就是說,整部戲,顧長安大部份時間都在鏡頭裡,但因為鏡頭裡同時又有故事在演繹,顧長安地存在感就一定要虛化,不然,喧賓奪主。
但這個角色又不能不動,故事隨著時光流動,而故事又是發生在粥鋪裡,所以要透過顧長安這個大背景把時光流動表達出來。
這要怎麼表達,顧長安一頭霧水。
最主要的是柯安這個導演極不負責任,他在冊子裡備註說,他也不知道要怎麼表達,由演員自己去琢磨,他只專注鏡頭,鏡頭說對了就對了,鏡頭說不對那就不對。
“試試看。”鄭乾無奈,柯安就這尿性,而且性子特別軸,他要講鏡頭不行,那就肯定不行,會讓你一遍一遍來,之前試過幾個演員,最後都受不了。
侯建武也咧嘴,導演和導演對於故事的演繹手法是不一樣的,要他拍這片子,會把故事的重要場景放在巷子裡,然後以阿梅的視角來表達就行,甚至他覺得這樣韻味更好一點。
但這不是他拍。
“給我兩天時間,我琢磨琢磨。”顧長安道,他隱隱約約有點感覺,似乎跟他最近的練習有點契合。
八點多,三人吃飽喝足,鄭乾明天還有事,因為《奔騰的大河》還在拍攝,最近拍到後期港口裝備這一塊,其中牽涉到一些上下游企業的劇情,他這兩天是過來體驗一下的。
“別說,我是沒錢了,要不然集裝箱板材這一塊真可以做。”這是鄭乾這兩天體驗下來的感受。
“行了,那今天就散了,下回再聚。”侯建武道。
三人道別。
顧長安回到民宿還不到九點,沒想到一進門,就看到馮觀來了。
從群演到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