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顧長安剛起床,李曉東、周海他們就過來了,兩個人凍得鼻涕稀溜,雪後的天更冷。

兩個人才進門,於曉和楊輝也到了,昨天說好的,拍攝的地點就在顧長安的出租屋。

出租屋逼仄狹窄,外牆斑駁,以及一些淺淺的青苔,有一種老屋的味道。

老屋、視窗、晨光、包子蒸騰的熱氣,這就是周海他們要營造的一種生活滋味,畢竟欄目叫《記錄》,記錄的就是生活。

幾人一起把視窗的雜物清理乾淨,化妝小姐姐就給顧長安化妝。

因為光線的不足,而又要營造晨光的氛圍,楊輝帶了一盞黃光燈,這種光打在人臉會讓人臉色發黃,而且光線太亮,又會造成臉部立體感不夠,這些就要靠化妝來補足。

化好妝,又戴上髮套,這個髮套的髮型倒是跟顧長安平日的髮型相似。

有頭髮和剃光頭的顧CA區別還是挺大的。

有頭髮的顧長安整個人顯得平和,像鄰家男孩。

而剃光頭的顧長安就顯得深刻,用行話來說,有星味。

一切就序。

“準備,第一場,開始!”

周海又兼任場記,李曉東拍攝。

顧長安站的位置離視窗有一張桌距離,而他的站姿,神態給人感覺前面有一張面臺一樣。

然後是洗手、和麵、揉麵、包成包子、上籠,一系列動作,中間沒有任何太多的停頓,忙碌而有序。

到得這時,顧長安才挺起腰身來,兩手插著後腰,活動活動肩和頸椎,轉動身體時,又看了看一邊空牆上的鐘,這是記住時間。

然後接下來一系列動作,是整理面臺的無實物表演,只是整理了一會兒,顧長安突然停住,回頭看著窗外,嘴角就自然而然的扯了起來,不是很真誠的笑容,但又自然無比,還顯得和氣,這是一個小商販在招呼客人時日積月累之下形成的笑容。

窗外自然是無人的,但顧長安的表情就自然而然的讓人覺得那裡有顧客來買包子。

顧長安這時的笑容又帶著歉意,食指指指牆上的鐘,意思是告訴客人時間沒到,然後顧長安又繼續整理面臺,只是這回整理面臺時,他的眼神時時瞄向牆上的鐘。

透過這個動作就表明了買包子的客人還在等……

更重要的是,這裡面沒有一絲讓人感到演的成份,就象是一個包子鋪師傅日常那樣……

“真厲害……”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了顧長安這種細緻的表演。

“再厲害,也不還是群演。”走廊也有公寓的租戶在圍觀,說話的是住在二樓的一個前景,姓曹,曹睿,一米八的個頭,長得算帥氣,就是這會兒語氣酸溜溜的。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要不然你以為這機會顧長安哪裡來的?”大劉跟老秦也站在一邊看,這會兒瞄了曹睿一眼回道。

這位總是一副千里馬遇不上伯樂的樣子,但也沒看他怎麼努力啊,前天侯導火燒山門那場戲,這位是報了名的,第二天看到下雪,又請假了。

所以,有時候有些東西,真怨不得別人。

曹睿一臉悻悻。

顧長安這邊還在繼續,最後一次瞄牆上的鐘,顧長安臉上的笑容加深,自然是時間到,包子蒸好了。

然後是一系例的動作:開籠、有些燙手、熱氣糊了眼、撐開食品袋、裹著包子、抖兩下打個結,最後遞給客人……

顧長安一臉笑眯眯的看客人離開,順手又做了一個吃包子的無實物表演。

畫外音,微信到賬六元整……

“太舒適了……”這麼長的一大段,一條過,李曉東一邊看著攝像機的鏡頭,一邊衝顧長安豎大拇指。

顧長安坐一邊閉眼休息,這一段下來,挺累人的。

因為要跟後面的實物表演達到復刻的效果,他這段動作還有一個重要的難點,叫舉輕若重,這裡面細緻的拿捏是要靠腦子去計算的。

顧長安休息的時候,李曉東他們就開始擺實物。

接下來的表演就太簡單,對於顧長安來說,這是他自八歲以來,日日所見,自十三歲以後,日日所做的事情。

當然,同樣的表演,因為有實物,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原木面臺,粉白麵團,一盆肉餡,面臺邊上臨時借來的一隻煤爐,煤爐上一隻大鐵鍋,鐵鍋上端坐著兩個大籠屜,燈光師站在走廊的一張梯子上,扛著黃光燈從窗戶的一角把光線打在面臺上,光暗交錯,再配蒸包子蒸騰的熱氣,質感就出來了,是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