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詹事主簿(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白了,太子是小皇帝,詹事府就是太子的小政府。
王晊追查內奸的腳步,就先從這東宮詹事府開始。
詹事府的“一把手”,太子詹事裴矩已經是八十高齡的耄耋老人了。這位從北齊時代便在政壇展露頭角的老臣,歷經三朝而不倒,即便在武德四年才歸順大唐,卻被李淵視為瑰寶。李建成也對他頗為恭敬,對談論道都是執以師禮,從不敢真的讓他操持庶務。尤其是武德八年,老裴矩又兼任了皇帝身邊的檢校侍中的職位,從太子屬臣躍升為天子近臣,更少過問東宮事宜。而太子為了凸顯對老裴矩的尊重,遲遲沒有任命作為詹事副職的“少詹事”,由此,詹事府的庶務漸漸全都堆到了只有從七品上的趙弘智身上。
對,就是那個教小王子們讀《二子乘舟》的趙弘智。
王晊邁進詹事府的時候,趙弘智正周旋於十幾個文吏之間。
“糧草的事情不要拖,太子說過多少遍,你們在這託上一分,前線的將士就要捱餓十天!告訴戶部,太子教令正在用璽,明天送到戶部,糧草同日就要傳送。”
“刑部的這批死罪復奏先壓一壓,太子看過了,很多罪不至死,多幾日殿下親自向聖上稟明,爭取刀下留人吧。”
“修宮殿的事情殿下駁了,告訴工部,殿下原話是,莫說眼下朝廷錢糧都用於突厥戰事,就是有錢,也要先緊著治水、通漕、賑災。天下甫定就廣修宮殿,這不是彰顯王氣,而是丟大唐的臉面。”
“哎呀,這是誰起草的奏章?洋洋灑灑鴻篇鉅著,幾千個字說不到正題。拿回去,按照殿下說的,簡文概要,言之有物。”
他一口氣處理完大大小小的瑣事,才端起茶杯,一抬眼就看見在門口等候多時的王晊,連忙起身迎候,將其帶到後殿。
“書臣,你大病初癒,不好好臥床養病,來這烏煙瘴氣的地方作甚?”
王晊笑道:“烏煙瘴氣?趙主簿太自謙了。剛剛你為政處事,勤勉幹練,堪稱吾輩楷模啊。”
“你又拿我玩笑。”趙弘智聽到表揚,臉上沒有絲毫自得之意。“眼下秦王、齊王一門心思內鬥,薦人用人只為黨爭,其他重臣全都作壁上觀,唯有太子將舉國政務擔在肩上。你看我在這舌燦蓮花,可每一件事都是太子殿下深思熟慮後的決斷。秦王馳騁沙場功勞是不小,可是身上將國事悉委太子,這後面的辛苦、操勞難道比打仗要輕鬆嗎?”
王晊點頭,他能理解趙弘智作為太子近臣,對於秦王近年來咄咄逼人的攻勢有不滿,對天策府攬走天下人的讚譽有委屈。可是沒辦法,文治與武功從來沒法量化比較,老百姓愛聽英雄故事,不願瞭解文治庶務。
見王晊不答話,趙弘智擺擺手:“得了,你是太子的近臣,心裡的牢騷只怕比我還多。你是個閒不住的性子,說吧,哪裡用得上了,儘管吩咐。都是為了殿下。”
“詹事府是政事中樞,想必有武德年間諸要事的底檔。我想問一個人。”
王晊刻意隱去內奸的機密,直奔主題。
“何人?”
“司農卿,宇文穎。”王晊盯著趙弘智問道。
“宇文穎?”趙弘智瞪大了眼睛,下意識關上房門,用極低的嗓音問道:“你到詹事府來問宇文穎?”
“怎麼,此人問不得?”王晊不解。
趙弘智驚道:“當初不就是你建議太子銷燬此人的底檔嗎?”
狹窄的書房裡,兩個男人瞪直了眼睛,凝視著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