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君之?,忠君之事!

謝恩後。

甄權也第一時間向皇帝表決心。

宇文衍一向秉承“想要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吃好”的原則。

但凡有能力,有本事,能把事情做好的臣子,他都不吝賞賜。

隨後。

君臣二人就開設嶺南醫署之事進行了一番謀劃,制定了相應章程。

這樣的小事,宇文衍也不需要和政事堂大佬商量。

紙手諭告知就行。

詔書一下,按行政程式執行即可。

甄權告退離開後。

宇文衍凝視輿圖上的嶺南地區,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後世珠三角繁華、富庶的景象來。

春耕、春播時節的江南道。

到處是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

大量獲得土地的自耕農幹勁十足,做農活的時候都是笑呵呵的。

有了土地。

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少部分農家已經用上了曲轅犁,以及其他各種先進鐵製農具。

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蕭摩訶作為舊陳第一戰將,武略過人,治理起地方來也不含糊。

短短大半年時間。

就把江南道政務梳理通順,下屬各級官府運轉走上正軌。

建康城。

用於藏書的“賢文殿”已經改造完成。

從陳朝皇室、貴族手上繳獲的圖書典籍都將收藏於此。

和長安城的“文淵閣”一樣,對天下所有學子免費開放。

“文淵閣”調派的學士、校書郎,以及印刷工坊的匠人,都已入駐“賢文殿”。

將和“賢文殿”學士一起,比對兩地藏書,互通有無。

同時。

建設印刷工坊,進行雕版印刷。

兩處藏書機構,都歸小皇帝設立的弘文館統管。

作為皇帝欽點的第一任館主,大儒潘微近來可謂是春風得意,喜樂開懷。

在虞世南,歐陽詢的輔助下,正召集南方頗具才華的學子,編纂《江都集禮》。

南方士子感受到了來自大周天子,來自朝廷的莫大尊重。

驕傲之餘,內心對於被統一的那份抗拒與隔閡也在逐漸消失。

另外。

以建康城為中心。

各郡縣的驛站改造,錢莊、官學建設,鍊鐵高爐等事務,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